大模型用于招采评审,这样解决“AI幻觉”问题!
2025-04-24 16:05:52爱云资讯322
当前央国企招标评审面临两大核心挑战:评审效率瓶颈与错漏审导致的合规风险。专家审核资质文件需逐项比对,技术参数匹配需跨系统验证,报价合理性分析需人工建模测算……效费比严重失衡。
大模型技术,为采购评审提质增效提供了可能。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可以肯定:用AI完全替代评审专家,进入无人评审阶段,仍不可能。大模型用于采购评标,做不了“法官”,而只能做“律师”,像律师一样提供证据链和建议的结果,这个结果一定要是可解释的、有过程的,最终让法官(评审专家)去决策。
北京筑龙的「智宇AI中台」,就是基于上述逻辑研发而来。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智宇AI中台,专注招采垂直领域,通过“被投喂”大量招标、投标文本,并结合人工采集和标注,不断校正偏差,为评标专家提高可靠的评标“证据链”和建议结果。
重塑客观项评审,周期从72h降至2.5h
专家评审过程中,客观项的审核重复、繁琐、项量巨大。客观项的判定规则通常具有强确定性(例如“具备ISO9001证书得2分,否则不得分”),无需专业经验。而一份200页工程类标书,平均包含200-300项客观参数(如资质条款、技术规格、报价明细)。评审专家耗费大量时间处理低阶的信息比对工作。某设计院测算发现,专家薪资成本中55%用于支付低技能劳动。
北京筑龙智宇AI中台,首先引入RAG技术,将行业知识库(如《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企业历史数据与通用大模型结合,形成招标采购知识图谱,能够避免通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应用的“幻觉”问题;再基于OCR+NLP技术解析投标文件中的资质证书、财务报表等,与招标清单的单价、数量偏差,进行比对,分钟级完成数百客观项的审核。在提升评审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人工评审的错看、漏看率。
主观项评审,AI变身结构化梳理“助手”
而标书的主观项(如技术方案可行性、供应链稳定性)通常依赖非结构化文本(投标文件、履约记录)的定性分析,专家需手动提取关键信息,耗时且易遗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专家评分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偏好影响,导致同一项目不同专家评分差异可达40%。
北京筑龙智宇AI中台对主观项的处理,与客观项不同,主要通过对主观项内容结构化梳理,建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比对分析的阅读导航,并支持关联定位原文位置,辅助评审专家,不再将精力耗费在海量信息查找上,专注专业领域评审。
平台智能生成的评标分析报告,作为辅助的证据链报告,帮助合规监测或审计环节,有据可依。降低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让招采评审更客观公正。
相关文章
- AUDI携手Momenta联合打造行业首个 “德系电动豪华标准+飞轮大模型” 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 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 发布邀请函,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新进展即将公布
- 凯迪拉克VISTIQ亚洲首秀,搭载Momenta飞轮大模型定义豪华纯电智能出行
- 大模型赋能智慧交通,宇视携30+创新产品方案亮相武汉交博会
- 2025上海车展 | 讯飞星火大模型“朋友圈”持续扩大,智能座舱、智慧声场引领汽车交互新体验
- 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升级全栈AI能力,助力汽车产业大模型应用
- 罗盘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Compass Copilot助力企业快速搭建大模型应用
- 全国首个“AI大模型+智能体”智能查号系统,亚信科技携手天津联通打造
- 腾讯云李力:构建稳定安全的基础设施,助力大模型应用落地
- 中国电子商会大模型应用产业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构建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枢纽
- UU跑腿全面接入MCP大模型上下文协议 开启智能服务生态新纪元
- 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已率先接入MCP!拓展AI应用边界
- 腾讯云王麒:大模型+知识库,是企业落地AI的最佳路径
- 榨干3000元显卡,跑通千亿级大模型的秘方来了
- 商汤与傅利叶达成战略合作,让大模型成为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
- 留学智囊上线!科大讯飞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推出“出国留学助手”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