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有了毫米波!——北京移动成功完成低空领域毫米波感知技术对比测试
2025-02-21 14:23:05爱云资讯532
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与中兴通讯合作,在北京延庆无人机产业园区引入高频(26GHz毫米波)通感网络,完成了与现有低频(4.9GHz)通感网络的对比应用测试。测试探索了不同频段通感技术间性能互补的可行性,为未来部署多频段场景化低空通感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为5G的重要频段之一,26GHz毫米波因其独特的波长和频率特性,可提供超大带宽、更高传输速率和更低时延,常被用于支持高速低时延的无线通信业务。在今年的哈尔滨亚冬会上,26GHz频段毫米波试验频率被首次用于8K转播、通感一体、高中低频段协同组网等前沿业务。
本次测试对26GHz和4.9GHz下的网络感知能力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26GHz由于频段高、波长短、波束窄,能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目标探测精度,与无人机精准定位、环境感知等业务适配度较高;4.9GHz频段覆盖范围更大、数据传输损耗小,在感知距离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由于推广时间长,技术和设备的成熟度更高,建网成本更低,商用化进程更快。26GHz和4.9GHz高低频协同,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能构建更高效灵活的通感网络。
延庆无人机产业园区内每天都有大量的无人机测试,如何既能对这些无人机做到精准识别和高效管控,又能满足各类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这对“指挥中枢”通感网络的速率、时延以及容量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此次测试的基础上,未来高低频段协同的通感网络一旦部署,将以更大容量和更高精度为园区内无人机和空域管理提供高效网络支持,满足各类低空业务需求。
北京移动项目负责人表示,本次测试不仅有效验证了高低频通感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差异化能力,也是北京移动在5G网络发展上的关键技术储备,它为未来5G网络超高速通感网络的部署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成熟,高频通感技术将与现有的中低频段形成互补优势,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立体交通监控等大型综合业务场景,为北京市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毫米波无线连接LED一体机亮相ISE2025 加速实现“大、薄、美”
- 全国多个机场上线毫米波人体成像安检仪,平均15秒完成人身安检
-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卷出天际,这家毫米波雷达公司为何却风生水起?
- 中信科移动完成IMT-2020(5G)推进组面向专网应用的毫米波基站设备测试
- 低空经济,毫米波雷达厂商的“第二曲线场景”?
- DFRobot C1001毫米波人体检测传感器:跌倒检测、睡眠监测更准确
- 德氪微毫米波无线连接方案亮相InfoComm LED屏加速进入无线时代
- 加特兰毫米波雷达新方案惊艳亮相,以创新技术加速毫米波雷达普及
- 决战城市NOA:要低成本又要高性能,不妨试试4D毫米波雷达
- 美的与矽典微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毫米波雷达感知与交互技术发展
- 首台毫米波全维感知MiniLED海信电视U8发布,实现无感主动式交互
- 毫米波雷达头号玩家崭露头角,目标感知刷到极致,助战亚运会,引领新智驾
- 领先的高性能相控阵毫米波雷达研发公司「象德信息」,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面向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Socionext究竟有何“利器”?
- Socionext推出全新60GHz超小型低功耗车载毫米波雷达
- 复睿智行自研4D毫米波雷达亮相上海车展,感知融合解锁智驾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