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刘东:基于IPv6和数据空间等技术构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2024-05-25 09:32:19爱云资讯887
从场景出发,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和互联互通
刘东指出,目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和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技术选型融合、互联互通互操作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技术选型融合问题:基础设施不是单一一项技术,而是面向多维度多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集成多种技术体系,形成多种技术方案。从经验来看,鼓励创新,吸引更多参与方参与到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中,从场景需求出发进行市场化选择应该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二是互联互通互操作问题: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既要让数据能流的动,还要同时保障数据所有权和数据安全,并经常要面临跨域、跨境等复杂问题。这就需要鼓励产业合作,凝聚统一共识。
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基础设施,需要综合考虑包括现有设施利用、长期运营模式、培育更多供应商、鼓励数据所有者接受并积极参与等,引导市场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规划、部署、应用与反复迭代。
构建基于IPv6高速数据网、数据空间/沙箱、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刘东在会议现场指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基于高速数据网、数据空间、沙箱以及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已逐渐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根据数据流通特性,高速数据网将满足灵活、安全、高速这三个最重要的需求。IPv6支持灵活逻辑组网、点对点加密、算力和带宽快速调度等特点,基础网络已具备相关能力,并可拓展以底层网络对上层数据的流通管控等。
数据空间和沙箱技术,则分别应用在数据流通中的分布式和汇聚式两种场景中,用来保障数据所有权以及数据主体间的互操作,解决现有数据持有者担心数据外流、所有权丢失而不敢共享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将支撑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的加密和存证,保障数据流通可溯源。与此同时,面向不同的数据安全需求,隐私计算技术也将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东最后表示,综合来看,在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鼓励更广泛的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积极推动技术融合应用,开展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行业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让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先进性、有效性和国际性,形成可复制、可扩展的“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 全球 IPv6 综合部署率接近40%,IPv6-only引领网络生态深度变革
- 第二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收官
- 长扬科技工业网闸 IGAP、长扬工控安全管理平台 UMP、工业防火墙 IFW等产品获得IPv6 Ready Logo证书
- 南凌科技全面支持IPv6,“IPv6+SDWAN/SASE”助力企业迈向网络新时代
- IPv6赋能商密产品价值提升,60余款产品通过认证树立安全新风向
- 天融信工控安全集中管理系统、工控安全监测审计系统等多款产品获得IPv6 Ready Logo证书
- 得安信息服务器密码机、云服务器密码机等多款产品获得IPv6 Ready Logo证书
- “网络去NAT”工作的推进,对IPv6升级改造提出新要求
- 攻坚开拓 引领未来——“第三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闻库:标准助力IPv6技术产业发展
- 奇安信网神上网行为管理与审计系统 NBM 完成IPv6 Ready Logo认证更新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IPv6尚未打动ICP 家庭用户对IPv6价值无感
- 360上网行为审计系统 NT-IBAS 获得IPv6 Ready Logo证书
- 长亭万象(Cosmos)安全分析与运营管理平台 CM 获得IPv6 Ready Logo证书
- 智联赋能 创新无限——第二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即将启动
-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刘东:基于IPv6和数据空间等技术构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