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王慧文:大众刚需基础应用应保持2-3家竞争状态

2018-04-14 21:27:10腾讯科技阅读量:685

[摘要]大众刚需的基础应用,应该保持2—3家的竞争状态,尤其要避免非用户选择性的一家独大,什么叫做非用户选择性的一家独大,就是资本的方式实现一家独大,两个公司合并同类项。



腾讯《一线》作者 相欣

4月14日,零界·新经济100人2018年CEO峰会今日在北京举行,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大零售事业群总裁、出行事业部负责人王慧文发表了题为“从用户体验出发的一些思考”的演讲。

王慧文表示,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出发,他发现用户体验这件事情发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在于用户体验的难点的转变。王慧文说,在过去两年中,大家在提到某家公司的产品或者某一个业务用户体验不好的时候,用户的指向是指公司价值观有问题,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第二,容易被用户把用户体验问题归结到价值观这个问题上的公司,常常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这个公司可能长期的强调专业和专注。换句话说,那些不被认为是一家专业和专注的公司,他们反而很少会出现价值观类的用户体验问题。

王慧文举例称,大家说阿里巴巴某个产品对用户体验问题的时候,从来不会说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有问题,基本上是说产品经理能力有问题。

王慧文进一步指出,对于专注的公司来说,在它的业务可能已经超越这个业务该有的价值点之后,它还没有开辟新业务的话,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件是有价值的员工开始离开。因为没有开辟其他业务,会出现员工如果不认可这个业务的话,他会转到其他的业务去;另一个情况是,有开拓新业务能力的员工开始离开,就是因为业务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对于有开辟新业务能力的员工来说,其实没有用武之地了,跟他自己的能力是不太相关了。这也是业务价值100亿到1000亿美金区间中在发生的事情。

王慧文称,大众刚需的基础应用,应该保持2—3家的竞争状态,尤其要避免非用户选择性的一家独大,即通过资本的方式实现一家独大,两个公司合并同类项。

“基本上没有竞争就不会有用户体验,我们不要指望一家公司它在一个行业彻底垄断,只有一家独大的时候,这个公司的资本方,这个公司的CEO、业务负责人和员工还能保障用户体验,这个时代太考验人性了,很残酷的,很残忍。不要考验人性,所以这是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的一点。”

王慧文说到,如果你是一个单业务公司,无论什么业务都会到,你的员工、你的投资人都会有给你压力。要避免这个事情发生,并不是坚守用户体验就行了,而是要在已有的业务达到天花板之前要开始新业务。

如果你已经到了天花板,到100亿美金到1000亿美金区间的时候再开辟新业务来不及了,这时候再开辟新业务,前面一些有开辟新业务能力的员工可能已经离开了,那时候再开辟新业务的话,因为你的估值很高,留的时间窗不够,会导致压力很大,动作容易变形。

关于外界对于美团点评无边界竞争的说法,王慧文在演讲中也进行了相关描述。他称,确实有些人对美团点评有一个诟病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没有在任何一个市场建立根据地就开辟下一个市场,这个公司非常不安全,没有根据地。

但王慧文认为,所谓“根据地”,指的是你在一个市场实现一家独大,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压榨上下游,而且还不被人动摇根本,还不会被消费者抛弃掉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事实上是就导致你不能保持那个领域里面有两到三家的竞争状态。所以如果你要指望又能满足用户需求,保障用户体验,又能满足资本的需求,保证员工发展需求,事实上不能等到那一天再去开辟新业务,要更早的出发。

以下为王慧文演讲全文:

主持人:接下来请出下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参与创立的公司用户规模已经是超过六亿,带领创立的业务三年间估值增长是超过了100倍,三年间用户的规模增长超过十倍,最近跨入出行领域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他到底有着怎样的用户“心法”?有请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大零售事业群总裁、出行事业部负责人王慧文为大家带来他的主题演讲。

王慧文:谢谢大家!感谢志刚的邀请,志刚跟我说做这个分享的时候,我正在考虑关于用户体验的问题,恰好在这件事情上有一些新的思考,以及这个事情在发生新的变化。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对这件事情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大家首先别假定我代表我们公司,这是我站在观察的角度所作的思考。为了让我今天的分享相对客观,所以我也尽量不点公司的名字。同时恰好在志刚邀请我的时候,我有这样一个认知,就分享了这样一个主题,并不代表我对这个事情的思考特别完整和全面。

我的真实身份是一个产品经理,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有很多关键词出现的是非常高频的,比如产品经理用词里面第一高频出现的是“需求”,“用户体验”大概是第二高频出现的一个词。我在加入美团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做了线上产品,做社交网站。也就是说非交易型、非履约型的,比较轻的产品。那种产品用户体验这件事比重非常高。后来我开始做团购、外卖这样的业务之后,我一直在想,这种业务里面产品经理要负责的用户体验,主要是做什么事情,用户体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用户体验这件事情确实在发生一个变化,这个变化还是蛮深刻的一个变化。

我观察在过去这些年里面,从我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到过去的两年,用户体验这件事情发生了一个特别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在过去大家说你这个产品或者公司的用户体验太差,在过去基本上是指你做好用户体验的能力不行,是个能力问题。但在过去两年里面,大家在提到某家公司的产品或者某一个业务用户体验不好的时候,用户的指向是指公司价值观有问题。过去两年里面(现在是2018年4月),公众说某家公司或者某个业务、产品体验不好的时候,其实是指这个公司的价值观有问题。这个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不是说你能力有问题了。这个变化对于我这样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是非常颠覆性的变化,因为产品经理在做用户体验的时候,一直在修炼这方面的能力问题。但是今天做产品经理修炼能力的时候,似乎解决不了用户体验问题了,因为大家觉得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价值观问题。所以这是我发现的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看起来是在越来越强化,这是第一,用户体验的难点的转变。

第二是我注意到那些容易被用户把用户体验问题归结到价值观上的公司,常常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这个公司可能长期强调专业和专注。这是正面的描述,这个说法还有个反面的描述,就是那些不被认为是一家专业和专注的公司,他们反而很少会出现价值观类的用户体验问题。这个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阿里巴巴,它不是一个专业专注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产业链非常强。大家说阿里巴巴某个产品有用户体验问题的时候,从来不会说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有问题,基本上是说产品经理能力有问题。

所以,“专业专注”和“用户体验”这两件事情,你们会不会感觉略微有点奇怪,通常认为公司专业和专注更容易把体验做好,不专业、不专注怎么会把用户体验做好呢?这才是常规的直觉,但今天我观察的现象是,专业和专注的公司最后常常被诟病这家公司的价值观有问题,用户体验差。不专业不专注的公司,如果用户体验有问题的话,大家会觉得能力有问题。这是我的另外一个观察。

这两个放在一起,肯定要讨论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个问题的出现。前一段时间在我自己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查,不够广泛和权威,也可以现场调查一下:有A和B两个选项,这是讲一个业务不是讲一个公司,因为一个公司可能有多个业务,一个业务归根结底是有个价值的,这个价值假定是100亿美元,就不管中间怎么折腾,最终业务大概价值是多少,确定的值。假定是100亿美元,那么有两条路径走到100亿美元,一条是从零涨到1000亿美元然后跌到100亿,第二条是从零涨到100亿美元。

其实第一条路径拆开来讲,是从零到了100亿美元又到1000亿美元又跌回100亿,第二个没有超过100亿,从零直接涨上去的,这是两条路径。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我不会做图,所以借助了一张比较着名的图,这是中国的A股从998到6124点,又跌到1700点,这是A选项。还有一张图是从998到1700点,其实慢慢涨上去,把这个截过去拉长的样子,如果两个图合到一起的话,下面这张图是B选项。回到我这个小调查来,就是你要选A还是选B?(选A的举手?选B的选手。)现场举手情况跟我朋友圈情况差不多,选A和选B大约是二比一。



小调查:两个选项

A,0 --> 1000亿美元 --> 100亿美元

B,0 --> 100亿美元

我看到这个情况,就跟一部分人做了交流,我说你为什么选A?为什么选B?我大概对他们选A和选B有一个简单的分析。首先选择A本质上是认为自己会在1000亿跑掉的人。注意我无意指责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偏见,我只是客观的看一个事情,站在学术讨论的角度看待这个事。都哪些人选择A?我大概分析了下,有三类:第一类是投资人,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公司上市以后,投资人随时可以卖,一千亿的时候卖掉。第二类员工,我拿了公司的股票我就业,在公司1000亿美金的时候,我换下一家公司。第三类是什么?投机类的创业者。注意,这里面除了第三类之外,前两类我没有任何不认同,因为作为一个投资人天然的属性,天然的责任,是为他们出资人谋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就业者天然的属性就是要追求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给自己,所以这前两者我认为没有任何可置疑,这就是客观存在。不走这条路的投资人反而被资本市场、被他的投资人接受不了,所以这是这种情况。

我又问了下选B的人,大概什么情况。也有一部分投资人,但是认为自己是巴菲特式投资人,虽然比例很低。第二类,确实很多创业者选B的,尤其是把这个生意当成自己终生奋斗事业的创业者选B。我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选B的创业者有两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他的投资人和员工在这件事情上都是他的对手,这是这件事情里面很麻烦的。员工表面是一伙的,是合作关系,但是有一天员工会走,但员工也不是错的,因为北京的房价你不走自己也扛不住,人家要去一个收入更高、发展速度更快的公司里面去。这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CEO和创业者,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吓人的是员工离开。我每次员工要走的时候,我焦虑的心揪到一块去了。

那我们在前面A这张图里面,是从0涨100亿美金,然后涨到1000亿美元,又跌到100亿美金。A和B从0涨到100亿美金这个过程差不多,但从100亿美金涨到1000亿美金,又从1000亿美金跌到100亿美金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因为一个业务价值就是100亿美金的时候,100亿美金之上就是有问题的,不管是什么问题,也有的人说是泡沫,这是一种描述方式。常常也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第一可能因为要追求一个不符合这个业务该有的利益,为了追求这个利益,用非常规手段消灭竞争而一家独大。然后利用一家独大垄断优势来剥削上下游,上游是供给方,如供应商、商家;下游是消费者。第三利用欺骗或者是绑架用户来换取利润空间,比如说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等等很多了,这些事情开始不断的发生。然后再进一步就是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法律里面可能没有搞那么清楚的,或者因为法律迭代跟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太同步,或者法律约束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很难执法。这件事情肯定会产生伤害的,因为消费者对很多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有部分消费者,这时候用户口碑逐渐开始恶化。

而且如果同时这是一家专注的公司,专注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在它的业务可能已经超越这个业务该有的价值点之后,它还没有开辟新业务的话,会出现下面两件事情,一件是有价值的员工开始离开。因为没有开辟其他业务,会出现员工如果不认可这个业务的话,他会转到其他的业务去。还有一个情况是什么?有开拓新业务能力的员工开始离开,就是因为业务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对于有开辟新业务能力的员工来说,其实没有用武之地了,跟他自己的能力是不太相关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公司内部还没有其他的有发展潜力业务的话,这个员工只能选择离开。而且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有开拓新业务能力的员工和放大已有业务的员工,这两类员工其实不是同一批人,不是同一类人。很少有人能同时开辟新业务,和放大经营你的业务,这两个能力有人同时有,但是比例非常非常的低。所以会出现这件事情,就是100亿到1000亿美金之间在发生的事情。



那么到1000亿美金之后开始发生什么事情呢?第一阶段是平台期,主要体现在是利润翻倍,但是股价不涨。或者是有一些比较敏锐的投资人开始撤退了,因为我前一段时间读了一些巴菲特的资料,我一直特别好奇一件事,因为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们两个资金量非常大,他们如此大的资金量导致一个后果,他们基本上是没有能力在一个公司股价开始跌之后出退出的。当一个公司股价已经开始跌的时候,他们俩资金量过大就已经退不出来了。所以他们俩的资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一个公司股价开始涨的时候能出来,才能把股票卖掉。他们必须要有能力在一个公司上涨的最后一段离开,所以这个能力是非常稀缺的能力,我找他们俩资料,发现他们俩资料里还讲了一小段,怎么识别这个公司上涨最后一小段。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些,不用付出很多能力,就能让利润变好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是伤害用户体验、伤害行业健康度、伤害企业长期发展的。当一个企业开始做这个事的时候,巴非特和芒格就考虑卖股票了,这时股价还没有开始跌,处在股价平台期,就是利润翻番,股价不涨。下面有一个词叫“戴维斯双杀”,很多做投资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公司成长里面后半段发生的事情。一个公司不再是成长股的话,因为成长股的PE比是很高,所以就出现PE比变低,如果恰好整个业务萎缩的话,利润也很低,也就是说市值是“利润×PE比”,如果EPS下降,PE比下降,他俩一乘之后会出现股价暴跌,所以这叫“戴维斯双杀”。



但戴维斯双杀这个理论,其实是应用在资本市场上。它是做资本市场研究的,但是糟糕的是这个事情要看更大的循环,就是资本市场跟业务和产业之间互相影响的循环的话,最后还会发展到另外两件事,因为我没有发现相关的资料,我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王慧文四杀”。尤其在中国,尤其在互联网。后两个伤害,比戴维斯双杀还严重。因为优秀的人才开始更大规模的离开,我刚才讲的从100亿到1000亿的过程中,有开创新业务能力的员工离开。但是到了1000亿到100亿过程中,那些有方法优化现有业务的员工也会离开。这个更大规模员工的离开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做好用户体验的能力下降了。也就是说,等到戴维斯双杀之后,因为优秀员工的离开,导致事实上做好用户体验的能力开始下降了。这是第三步。

然后因为用户体验本身能力下降,进一步带来的就是整个用户口碑的恶化。 用户口碑的大幅恶化之后,带来了最后的效果,就是黑这家公司变成一个政治正确的行为,不管这家公司做什么事是对还是不对,大家都认为是错。所以这时候,公众、媒体都觉得这家公司该打,要人人喊打,所以这时候用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四步是会反复的,最后形成共振。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整个的业务和公司就掉进一个深渊了。

所以这是我后来看巴菲特、芒格他俩不投科技公司,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科技公司下半段非常恐怖,他俩的预测方法很难抓住科技公司什么时候下来。这是1000亿到100亿这个回合发生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是用户体验肯定是没法保障,如果这个行业还同时是一个大众刚需的一个行业,也就是你提供大众刚需还一家独大,用户必须用还没得选择,这是更糟糕的情况。如果你做的业务不是大众刚需的,用户不用就可以了,因为他不刚需。但是如果是大众刚需,用户变得特别快。这是我今天观察到的整个用户体验上发生的挑战和变化,今天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事实上这个变化我注意到基本上成为一种趋势了。

我们还回到用户体验角度来看,我们如何避免这个事情发生?这是更值得讨论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点,要避免这个事情发生,如果拉到足够长的周期来看,其实是很难很难的事情。难到有多难?意味着这个公司或这个业务的创业者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要跟投资人和员工做斗争的,他要跟投资人做斗争,跟员工做斗争,所以就是孤家寡人,他变得非常孤独。因为投资人天天在逼着他优化报表,他的员工说“老板,房价又涨了,你再不给我加薪,可能我换一个工作了。”尤其在北京每天都有新公司在双倍挖人的时候。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

第二个是大众刚需的基础应用,应该保持2—3家的竞争状态,尤其要避免非用户选择性的一家独大,什么叫做非用户选择性的一家独大,就是资本的方式实现一家独大,两个公司合并同类项。这事实上是什么?实现一家独大的方式并不是因为把用户体验做的足够好,把你业务做的足够优秀,导致最后用户选择了你,导致一家独大,而是你的体验做的并不够好,但是用资本的方式来实现一家独大,资本就要达到后面想达到的目的。这个目的很难受控的。所以这是这件事情上很有挑战的地方。

基本上没有竞争就不会有用户体验,我们不要指望一家公司它在一个行业彻底垄断、一家独大的时候,这个公司的资本方、CEO、业务负责人和员工还能保障用户体验。这个时代太考验人性了,很残酷的,很残忍。不要考验人性,所以这是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后,如果你是一个单业务公司,无论什么业务都会到天花板,所以时候你的员工你的投资人都会有给你压力。要避免这个事情发生,并不是你坚守用户体验就行了,而是要在已有的业务达到天花板之前要开始新业务。如果你已经到了天花板,到100亿美金到1000亿美金区间的时候再开辟新业务就来不及了,这时候再开辟新业务,前面一些有开辟新业务能力的员工可能已经离开了,那时候再开辟新业务的话,因为你的估值很高,因为留的时间窗不够,导致你的压力很大,动作容易变形。因为做新业务有一个很麻烦的地方,新的机会总是不连续的,并不总有新机会适合你来做,新机会没有来的时候,在100亿到1000亿之间那个时间段,没有新机会出现的时候,基本上你的投入产出比就很差。可能也搞不定。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只有用新业务的增长来满足我们的员工和满足资本的增长需求的情况下,才有希望避免旧业务进入了“王慧文四杀”的状态。那我讲到这里,我觉得或多或少大家会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因为确实有些人对美团点评有一个诟病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没有在任何一个市场建立根据地就开辟下一个市场,这个公司非常不安全。我听到对我们诟病的地方是说你们公司没有根据地,但是我跟他们讨论的时候我经常想他们说的“根据地”是什么?其实我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所谓根据地你在一个市场实现一家独大,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压榨上下游,而且还不被人动摇根本,还不会被消费者抛弃掉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事实上是就导致你不能保持那个领域里面有两到三家的竞争状态。所以如果你要指望你又能满足用户需求、保障用户体验,又能满足资本的需求,保证员工发展需求,事实上不能等到那一天再去开辟新业务,要更早的出发。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