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有望替代手机 骨传导技术将改写行业格局

2018-08-02 15:30:06爱云资讯阅读量:759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用户量迅速增加、各大厂商纷纷进入,然而由于此类产品均是依附在另一个终端设备上的延伸品,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应用上受到了电池续航、应用场景限制等问题的影响。不过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将不断提高人机互动体验,应用场景也会从目前的智能腕表、健康运动等蔓延到智能骨听耳机等高科技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主要与智能手机配套使用,穿戴设备毋庸置疑成为“手机的第二屏幕”。不过一些专家认为,当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独立网络连接问题之后,智能手机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数据调查显示,有43%的消费者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会取代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方向,除了穿戴便捷外,更重要的是多场景应用。由于消费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骨听耳机为例,应用场景不仅要满足运动爱好者方便的需求、也要满足听障人士的需求,同时还会考虑到开车安全性。多场景的应用将成智能穿戴未来新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痛点亟待解决

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用户量增加,并仍处于扩张阶段,其中健康、运动追踪等领域占据市场主导,除了健康、运动追踪领域之外,在安保、交互联系、身份验证、健身等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产品。

根据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7年假期购物季期间共计售出3790万台智能穿戴设备,较2016年同期增长8%。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实现15.1%的增长,总出货量将达到1.329亿部。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未来5年的混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3.4%,2020年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2.194亿台。

尽管智能穿戴设备增长迅速,但是受应用场景不断变化的影响,仍然面临需要解决的痛点。一些穿戴设备更像是“鸡肋”,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都是依附在另一个终端设备上的延伸品,并且功能都是附加的,需要的功能,通过手机也是能解决。不管是增加一个手环,还是增加一个头盔,这本身在平时就不是必需品,加之需要每天都充电等问题,很多智能穿戴设备被弃用。

中国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从生活的应用场景来看,用户不需要天天充电,或者每天用智能穿戴设备去控制某个东西。而是这些设备在佩戴时并不会引起使用者特别的注意。而在功能上,却会悄悄地发挥着提醒的功能。比如,一个手环一个月充一次电,可能佩戴者一两个月都不会引起使用的注意,但是当心脏不好时却会做到适时的提醒。

此外,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使得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厂家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研发。以空气监测智能穿戴设备为例,开发者最初认为消费者会随时佩戴在身边,但事实上,使用者更愿意放在家中进行监测,这就需要智能穿戴设备厂家具备一定的实力,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产品设计。

公开数据显示,四年前中国出现了智能穿戴热,2000家企业入场做起了智能手环、手表、血压仪等产品。但是经过四年的发展,今天回头再看这些初创企业,生存下来的不超过1/3。

太尔集团董事长罗令认为,智能穿戴设备真正的变革不是智能,而是穿戴。只有穿戴模式真正解决智能的便捷化,才能解决智能穿戴设备所面临的痛点。因此,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不敢对根本性的使用习惯进行质疑就永远没有划时代的产品。

替代手机有望成 新 趋势

项立刚认为,所谓智能化就是把穿戴设备悄悄的戴身边,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这些智能穿戴却帮助应用者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以目前专车司机为例,由于其在接送乘客时均需要通过电话来联系,但是一天八九个小时佩戴蓝牙耳机,不仅对司机的耳朵伤害严重,而且开车时也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那么针对此,市场上正在出现一款蓝牙骨听耳机,借助骨传导技术不用耳朵听声音,不仅可以增加安全性,开车时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影响健康。

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智能穿戴替代手机将成必然趋势。解放双手是人类发展对工具要求的必经过程。

目前智能手机主要有打电话和上网两大功能;而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手机进行运动、健康数据收集和返送。也就是说,只要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解决电话和上网功能,解放双手就成为了可能。这就犹如跑步的用户有习惯于把手机绑在手臂上一样,随身、便携、给双手足够的自由。

目前,穿戴设备都在朝小型化发展,而手机因为屏幕的可视性和操作的便捷性,经历过了从大到小,又从小到大的变革,这成为了穿戴设备手机化的一大痛点,而这个痛点的根本解决方案就是如何让听觉取代视觉。

罗令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替代手机面着着一个技术性问题,语音识别技术越是精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化进度就越快。保护眼睛从耳朵开始,视觉的疲劳主要在于我们过多地将眼睛作为了接收资讯的主要途径,如果这些资讯的搜取可以通过语音,闭目才能养神。

据了解,目前太尔正在进行的部分可穿戴通讯设备研究,也正是在基于“听见世界”的良好愿望,力图在资讯传递中合理分配眼睛和耳朵的功用,最大程度地平衡人体资讯接收器官的健康生长。目前该项目已经做完基础性研究,不久后就可实现产品化。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取代目前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血糖仪等产品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在老龄化城市问题突出,人们消费水平提升的趋势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促进了可穿戴医疗市场的发展。

“智能穿戴设备在未来替代智能手机,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信达证券分析师边铁城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说道。智能穿戴设备如想替代智能手机,多功能融合仍是一大技术难点,虽然各厂家都在积极布局,但是受限于传感器技术瓶颈等问题,还需时间研发。

不过,未来前景还是乐观的,如同手机发展一样,从最初的简单功能到如今可以替代电脑部分功能,每一个新型电子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升级中,或将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体验。

应用场景多元化 骨 传 导技术将改写行业格局

那么,智能穿戴设备替代手机是否可行呢?从供给端看,首先,相较于4G技术,5G技术的出现或让实现万物互联变得更加简单易行。而依托于5G技术发展背景,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耳机、手环、手表、眼镜等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其次,自2012年推出谷歌眼镜起,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发展6年,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化基础已日趋成熟。并且,今年九月,苹果有望发布创新性产品Apple Watch4,根据AirPods的销量增速,或预示着智能穿戴设备将会继续高速增长。

除此之外,伴随着科技技术发展,传感器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骨传导、陀螺仪、心率监测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同时应用在一个智能穿戴设备中,即可以满足多场景使用需求。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在应用场景上,智能穿戴设备厂商越来越考虑应用者的需求。以智能穿戴的骨传导耳机为例,在全球户外运动者的应用中一直居高不下,通过双耳开放式设计使其可以随时听见外界的声音,从而保证户外佩戴者的安全。此外,还应用到开车司机,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对于听障人士来说,可以解决耳膜引起的听力难题。

2015年以来,大批的质量参差不齐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逐渐落幕,一款基于骨传导核心技术研发的智能健康品牌Vlike被人们熟知。Vlike智能助听产品系列是由福建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产品主要针对中国目前高达2.19亿的听力障碍人群,该产品的出现将改写目前行业格局。

目前Vlike旗下智能骨听设备主打不用耳朵听声音,改变人类听音方式的产品理念,利用全球领先的骨传导和声学先进技术,以健康防护的心智替换传统气传导听音设备,满足听障人士的沟通需求。结合了人体工程学、电子学、声学、医学等多学科,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成为科技的独角兽。

数据显示,到2020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767.4亿元。从消费端看,智能手机将在未来将逐渐变成简单的通信工具,可穿戴设备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提供大部分功能。

那么,如果实现完全替代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容量有大呢?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以手机用户作为发展方向,中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缺口高达7亿台。

另外,消费者与可穿戴设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67%的用户都会在锻炼时使用可穿戴设备,而在旅行、工作学习、购物时使用的用户占比也分别达到了55%、49%、48%。由此推断,可穿戴设备会持续发展并且有希望深入其他领域。

对此,东方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团队曾在研报中指出,智能手机的“智能”侧重于计算智能,而可穿戴等新型智能硬件不仅实现“计算智能”,还可以AI技术提升交互能力和数据价值,伴随着主动感知和解决用户需求、以及与人的互动等方面技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将会日益提升,用户粘性随即增强。

至于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点,有关专家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才刚起步,业界有许多的创新,遍及硬件设计和软件体验。虽然目前市场关注焦点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但在儿童与老年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和各种穿戴式配件这类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