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ET工业大脑: 未来三年要连接100万产线和设备
2018-08-02 08:59:23爱云资讯851
在累积20多个成功案例后,阿里云宣布将ET工业大脑平台对外开放。
8月1日,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工业大脑的目标是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嫁接到生产线,帮助生产企业实现生产流、数据流与控制流的协同,提升产线效率,以自主可控的路径实现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
据悉,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将开放三大行业知识图谱、19个业务模型、7个行业数据模型以及20多个行业算法模型,同时,生态伙伴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编程,将行业知识、大数据能力、AI算法便捷地融合到一起,为工厂量身定制智能应用。
以石化行业为例,今年3月,阿里云与恒逸石化开始进行工业数字化合作,使得石化生产煤炭消耗量下降3%。
对于企业来说,在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上,只需两步就可以打造智能工厂,即先通过数据工厂实现快捷上云,再基于AI创作间训练出工厂的专属智能。
阿里云ET工业大脑产品总监陈鹏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ET工业大脑可以快速训练出企业专属的工业智能,即利用来自数据工厂的数据,根据业务经验,得出企业专属的工业智能应用。
“目前,ET工业大脑团队拥有不足25个人。”闵万里告诉记者,ET工业大脑平台的目标是三年要连接100万个产线和设备。
看重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不止阿里云。
作为阿里云的竞争对手,腾讯云很早就布局工业互联网领域。基于腾讯多年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优势,此前,腾讯云已与三一重工(600031.SH)、富士康等多家工业制造领域企业达成合作,为企业提供从生产制造到客户关系管理的一整套数字化应用,进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相比传统制造企业,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对工业制造业的部署,其背后的主线是发挥在互联网、云计算方面的优势。区分于消费云,工业云数据的处理量和复杂性是消费云的数倍,准确性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但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本身擅长的是互联网技术,但云平台的搭建还需要专业、全面的工业知识做支撑,能够深刻理解工业制造业的痛点和逻辑,这些并不是阿里和腾讯所擅长的。
记者了解到,工业数字化转型有三层——产线数据的采集、基于数据的全局决策、分析结果与控制指令的实时下达,ET工业大脑只做其中的三分之一,即基于数据的全局决策,其他环节都与生态伙伴合作。
阿里云称,未来3年,阿里云将面向工业领域招募上千家生态合作伙伴,以实现智能制造成功案例的规模化复制,加速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关文章
- 阿里云与南京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云工开物”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 阿里云升级Premier级别WhatsApp官方商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赋能全球企业高效连接20+亿用户
- 叫叫亮相阿里云AI势能TECH DAY:AI为教育插上想象的翅膀
- 重磅发布!亚信科技、阿里云大模型一体机,让百行千业用上普惠AI
- 接入 DeepSeek、联合阿里云,传音AI战略玩出新高度!
- 阿里云 Chat App 打通模型服务, 0代码接入智能体应用
- AI耳机AIxFU来了!基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深度打磨,性能、智能、价格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 变革通话体验,中国移动携手阿里云通义、华为打造“交互通话”新时代
- 阿里云“上云采购季”开启:AI主流大模型直降88%,超200款云产品爆优惠
- 中国移动阿里云和中兴通讯联合打造的能力开放解决方案荣获GSMA GLOMO “Open Gateway挑战奖”
- 阿里云PolarDB重磅发布云原生与Data+AI新特性,打造智能时代数据引擎
- 恺英网络携手阿里云 共探游戏产业新未来
- 阿里云操作系统控制台上线,追踪隐式资源,巧解内存难题!
- 阿里云推出短信模板 AI 助手,模板审核通过率高达 98%
- 阿里云百炼上线全尺寸DeepSeek模型 所有用户可直接使用
- 阿里云正式成为FinOps基金会顶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