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G技术试验分三个阶段推进
2022-11-29 14:41:35爱云资讯阅读量:739
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领域。当前,全球对6G的愿景和典型场景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识,6G将实现多空间融合。与此同时,全球6G在社会需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抱有热情和期待,普遍认为6G的通信能力将是5G的10倍以上。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出席活动时公开表示,在业务方面,未来6G网络将支持沉浸体验、智慧泛在、数字孪生、全域互动等业务,场景方面将在进一步深化5G场景同时,增加通感一体的智能全域新场景。 “数字孪生和进化应用将成为6G核心业务之一,6G也将通过数字化构建多感外界感知,增强人、机器、环境之间的虚拟交互作用,在娱乐、教育等方面带来新体验。”
目前,业界发布了35份6G白皮书。2021年以前,主要聚焦于6G愿景和需求展望,如同科学幻想;2021年之后,聚焦潜在技术趋势研判;未来预计将聚焦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和系统设计等。
“6G白皮书最终要归拢到技术上”,闻库指出,“全球6G白皮书提到的共性关键技术方向包含新型融合技术、新的空口技术、新的无线技术、新的接入技术、新的终端。且6G技术最后落地一定是终端,只有网络技术没有应用是没有用的,要有应用一定体现在终端上,由终端把应用拉到网上去,形成一个体系。”
据闻库介绍,目前我国IMT-2030(6G)推进组在核心网络技术方面做了许多功课,注重创新融合技术并系统布局一些网络技术研究;美国则是发挥半导体技术,强调组件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电路子系统、天线、封装测试、全息技术等;日本推进联盟则强调高空平台作用和光网络技术。
据了解,2022年8月,在工信部指导下,IMT-2030(6G)推进组开展6G技术试验。该技术试验总体目标是以“深化技术创新、支撑标准制定、促进产业成熟、形成广泛共识”为目标,推进新理论、新技术创新突破,夯实国际标准技术基础,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强化国内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助力构建6G发展的良好格局。
据悉,推进组6G技术试验分为三个阶段:2022~2024年是关键技术试验阶段,明确6G主要技术方向,开展概念样机试验验证,提升技术能力;2025~2026年左右是技术方案试验阶段,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开展单站功能测试及性能验证;2027~2030年左右是系统组网试验阶段,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全面验证和优化6G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今年开展6G试验目的是推动概念样机研发,验证6G潜在关键技术的远离及性能,促进形成技术共识,分析6G潜在关键技术的产业支撑能力,研判关键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技术产业成熟度等。
“今年推进组主要选择了3个无线技术,包括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化、智能超表面;2个网络技术,包括分布式自治网络和算力网络,并在五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测试规范。” 王志勤表示。
此外,王志勤透露,下一步推进组会持续创新,汲取5G万物互联过程中应用创新的经验,为6G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在架构设计和系统设计中,兼容考虑低中高频谱的高效利用以及地面和卫星网络的协同融合,包括6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在关键技术研究上,推进组会在今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一些新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测试场景和深度方面会进一步加深,同时引导整个产业界对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上能够形成进一步共识。
相关文章
- 6G时代加速来袭 与通感算智“并驾齐驱”
- 中信科移动、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中关村泛联院联合发布《以用户为中心的6G网络白皮书》
- 轻至986g,续航18小时、120TOPS算力!ThinkPad X1 Carbon Aura AI元启版刷新商务AI PC巅峰体验
- 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李侠宇:卫星互联网将助力6G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发展
- 瞭望2025全球6G技术发展趋势
- 中国公司首次牵头!全球6G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
- 天硕V60 256GB SD卡:卓越品质,开启存储新境界
- 英特尔Puneet Jain:Rel-20 5G-A标准预计2027年6月冻结,首套6G规范将在2030年前提交
- 986g轻薄如羽!联想商务AI PC 新品ThinkPad X1 Carbon Aura AI开启预约
- 高通李俨展望6G技术的标准发展:AI将成为6G终端的重要特性,或将改变终端和通信系统的设计方式
- 携手共筑6G标准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在沪成功开幕
- 中国联通研究院李福昌:坚持5G-A与6G一体化,打造6G统一技术体系
-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陈山枝:6G的三大突破与三大标志
-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志勤:面向6G愿景需求构建6G技术体系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周伯文:AI+6G是驱动未来创新的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