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全球医疗创新 腾讯卡位“AI+医疗”新风口

2018-07-25 12:44:20爱云资讯阅读量:603

人工智能不是药神,只是让大家吃得起救命药。

《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让民众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制药行业。高额的药物研发成本,导致一些正版药物在专利期售出天价。电影里的慢性白血病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格列卫,一盒格列卫的市场售价高达2.35万元,一年仅维持生命的成本就需要近30万元。此外,治疗癌症、肿瘤以及罕见病的药物,以万元为单位的市场售价很多,加之很多药物尚未被纳入医保范畴,很多患者都面临“救命药吃不起”窘境。

自从2016年3月,谷歌AlphaGo以4:1的成绩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再次走入大众视线。一个月后,国内科技巨头也不再潜水,开始了动作,而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赛道之一便是“AI医疗”。从医疗大数据、指标检验到病情诊断再到医药研发,人工智能已渗入医药行业方方面面。算法的引入不仅加快医药研究的进程,提高研发的效率及其成功率,还帮助医院和药厂减少大量的成本投入。人工智能或许正在一步步成为诸多患者的“药神”。

当制药行业遇上新技术 AI为“救命药”研发提速降费

长期以来,基药市场都是医药行业最大的蛋糕,但要吃下这块蛋糕并不容易。被根据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目前每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大约为26亿美元,平均耗时14年。不断升高的研发成本促使制药公司探索新技术,提升研发效率和转化成功率。在诸多新技术中,人工智能被药厂寄予厚望。

AI技术引发了AI创业大潮。在医疗行业,传统药企涉足新领域,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与初创公司合作,探索提高新药研发效率、节省更多成本的路径。就目前来看,不少科技巨头已经与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共识。

今年1月,一家名为晶泰科技(XtalPi)的人工智能制药公司获得了来自腾讯、谷歌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而这家公司击中的,正是国内药企最大的痛点——加速仿制药的研发和入市

晶泰科技的云端晶型预测平台

“像是找到了药物研发的作战地图一样,省去很多费时费力的实验试错与摸索,通过算法预测,让晶型和固相的研究与选择直截了当,目标明确且少走许多弯路。”晶泰科技创始人之一温书豪介绍,通过计算物理、量子化学、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药物研发关键环节的效率与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固相筛选与药物制剂开发的时间也大幅缩短。此外,对降低后续药物发展的风险以及药物专利的申报与保护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高科技帮助药企提高研发效率,同时降低药物的质量风险和专利风险,在国外已经有许多案例。辉瑞(Pfizer)使用IBM开发的沃森(Watson)机器学习系统寻找用于治疗癌症的免疫药物;赛诺菲(Sanofi)已与英国的Exscientia公司达成协议,利用其人工智能(AI)平台开发代谢疾病相关药物;瑞士罗氏(Roche)旗下的基因泰克(Genentech)与GNS Healthcare公司合作,利用其AI系统开发癌症治疗药物。

在国内,AI制药前无古人,要说服投资并不容易。温书豪回忆起初遇马化腾的场景,“当时项目报上来,没有人看过,因为腾讯以前不投你们这种项目,但是你们做这个事情,是有社会效益的。”这让温书豪感触颇深,因为这与他们创始人的初衷不谋而合——人工智能下的药物研发,对中国的医药工业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对加速药物研发、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有重要的作用。

AI赋能制药后对原本的医疗行业将带来何种影响?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晓冬告诉记者,新技术进入制药领域不仅能缩短药物的临床前期时间,降低费用,更重要的是打点将更加精确。

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AI+医疗”渐成新风口

如今,看似还在萌芽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其实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亿级,甚至有向千亿级进军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同比增长41.8%,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统计显示,2013-2017年间,国内AI+医疗各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241起。

事实上,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除腾讯外,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也在AI医疗领域跑马圈地。

2016年10月,对外发布了“百度医疗大脑”,宣布正式进军AI医疗。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医疗大脑可以通过医疗大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并通过多轮交互最终给出参考意见,从而辅助医生完成问诊。去年4月,百度医疗大脑宣布与社区580达成合作,并宣称已经签约了2000家城市社区卫生中心,有2万5千多名家庭医生通过该平台提供服务。

AI医疗之争,既是“场景之争”,也是“大脑”之间的竞争。阿里巴巴在2017年3月发布ET医疗大脑,强势进入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据介绍,ET医疗大脑“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与百度、阿里在布局生态性质平台不同,讯飞医疗的AI类产品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从2016年推出的语音电子病历产品,到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再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合肥落地“实习”的智医助理,讯飞打造起了一个问诊闭环。

此外,在2017年露面的腾讯觅影,去年对外展示真实世界智能诊疗系统Dr.DeepEye的华大基因,发力医患匹配、辅助诊疗的春雨医生,主攻医患一体化的丁香园等科技公司及其产品也在AI+医疗领域探索各自的应用场景。

下场+投资 互联网做医疗不仅是为商业价值

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的主角光环再灵验也摆脱不了“药串串”的宿命,在诊疗、检验、筛查、研发方面束手无策。在医药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互联网科技巨头们正用自己的行动将其一一变为现实。

不同于阿里、百度在医药领域大开大合地进行平台建设,腾讯在医疗行业细分市场的布局更显润物无声。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统计,从2015年开始,腾讯一共参投了14个海外医疗项目,2015年参投了8个项目,2016年1个,2017年4个,2018年1个。

在技术端,腾讯在国外寻找面向产业合作的伙伴。

从去年起,腾讯投资了Karius、Grail和Guardant Health等生物科技公司,共同致力于利用血检快速简便地进行传染病检测和癌症早期筛查,帮助医生和患者的医疗决策,加速患者康复。

对于面向普通消费市场的智能个人医疗设备市场,早在2015年腾讯联合复星国际等投资美国初创公司 Scanadu 3500万美元,推动该公司小型诊断仪器进入临床试验,随后,还投资了家庭护理公司HomeHero、联网家用医疗设备套件公司CliniCloud以及初级护理服务提供商Circle Medical。

此外,在面向大众的医疗信息和资源领域,腾讯在2015年同Google Capital、Yuri Milner等联合出手为印度医疗信息提供商Practo带来9000万美元的融资,并在随后为美国医疗众筹网站Watis、病友互助社区平台PatientsLikeMe提供融资。

可以看出,腾讯投资的许多项目尚在实验室阶段,未来也无法盈利,但通过投资前沿项目,对助力未来科技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内,腾讯的投资动作更多,赛道也更加丰富。在这些项目中,有些还拿到了腾讯的多轮融资,比如晶泰科技、医联、微医等,腾讯大有持续孵化之势。

另外,腾讯也已“亲自下场”,微信智慧药店、腾爱医生、企鹅医生、微保、腾讯觅影以及不久前推出的医疗AI引擎腾讯睿知等,都是腾讯在医疗业务上的纵深布局。

从布局逻辑看,腾讯正在建立一条O2O的医疗完整生态链,涉及线上的问诊、健康管理,线下的医药O2O、保险等。而这种闭环玩法与腾讯的“基因”密切相关,借助社交的核心竞争力,围绕用户及其关系链,在大健康产业链上扩张的应用场景,从“人”出发找到“连接”的价值

事实上,对腾讯而言,在海外的投资不仅仅是其盈利的支柱——游戏,还有医疗、农业、航空航天。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记者,腾讯对于医疗保健领域的关注尤其明显,公司希望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创新成果,通过投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

“18年来,我在腾讯最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呢?其实是腾讯能否影响中国的健康发展”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腾讯的目光应该超越传统互联网,投向更未知和更前沿的核心技术领域,用技术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带给地球和人类不一样的价值。他期待,“腾讯能用技术来保证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不仅仅是让老百姓口袋的钱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