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例!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2岁宝宝“操刀”做手术
2022-09-01 11:24:38爱云资讯1399
近日,来自合肥的张宝宝(化名)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进行了“巨结肠根治术”,为他进行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张宝宝也成为中国科大附一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龄最小的患儿。这是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安徽省小儿外科治疗领域的首次应用,标志着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微创外科技术再上新台阶,将为更多患儿带来健康福音。
年仅2岁的张宝宝,长期被“便秘”困扰,最终经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外科苏义林主任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患儿年龄小、体重只有10kg,手术需要游离盆腔无神经节肠管,难度较大,一旦损伤盆神经和盆底肌肉,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因此要求手术操作精细,解剖精确,医疗团队决定选用操作更为精细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
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和麻醉风险程度高。术前,小儿外科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护理团队召开了多次讨论会。8月3日,医护团队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超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高水准完成了这台巨结肠根治手术,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仅20毫升。
据苏义林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精准性很高的微创手术,其优势在于机器人手臂具有人手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性,而且可以到达普通腹腔镜器械无法触及到的间隙,并模仿人的手腕及手指完成精细动作。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损伤,缝合优势更明显,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复。
目前,张宝宝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科大附一院上岗后,已相继在泌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广泛使用,今后也将更多应用到小儿外科手术中,进一步满足广大儿童患者的就医需求。
小儿顽固性便秘,小心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又叫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指肠管的发育畸形,该段肠管由于缺乏神经节细胞就会导致肠管的持续痉挛,使粪便堆积在近端的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从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比如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的便秘,以及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反复的呕吐。
小儿的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是一种不可自愈的疾病,但是治疗及时是可以治愈的,一旦确诊,均应进行巨结肠根治术。当家长发现小儿出现呕吐、腹胀、不排便、食欲下降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
相关文章
- 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小麦首秀国际科学盛会 迎宾多位政要与诺奖得主
- 深谋科技首批康养陪伴机器人即将交付韩国蔚山政府,服务韩国独居老人
- 具身智能初创企业深谋科技携手LG、GS一起打造人型机器人多元产业落地场景
- 亿嘉和与华为云签订全面合作协议,AI助力“机器人+行业”发展
- 小码王与杭州六小龙云深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推 AI 机器人编程教育发展
- 图灵机器人+中文传媒:战略合作签约,共进AI出版、AI教育、AI文旅
- 从电池到人形机器人,微型伺服电缸重构两大万亿赛道!
- 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揭示技术密码: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半导体“芯脏”如何给予支撑?
- 深开鸿王成录: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群体智能”新时代
- 立讯精密:具备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迈向智能制造2.0
- 开普勒“K2大黄蜂“获海外市场青睐,工业机器人迎来变革
- 巡检机器人如何应对数据远程传输难题?贝锐蒲公英提供一站式方案
- 欧洲手术台上的中国方案:术锐®机器人开启中国原创技术全球输出新纪元
- 【预登记从速】NEPCON China 2025上海世博展览馆4月22-24日邀您共探人形机器人、AI、汽车电子、低空飞行、半导体、新能源各大亮点展区
- 2025中关村论坛|云迹科技出席京港科技创新论坛,与香港诺达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均胜电子聚焦经营质量提升,“汽车+机器人”双线布局建新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