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向战略纵深进军——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综述
2022-06-27 21:51:52爱云资讯1082
6月25日,在天津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能新时代:数字赋能 智赢未来」。主题很鲜明,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赋能产业和社会。
和往届世界智能大会相比,此次大会利用了元宇宙和云计算技术,满满的科技感。
首先,是「元宇宙会」。大会首次聚合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目前最前沿的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打造了开放多元、低延时、高沉浸的元宇宙主会场,为参会嘉宾呈现了美轮美奂的精彩场景。
其次,是「云展」。为充分展示人工智能最新成果,本届大会通过云展的方式,用6个展区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内容呈现在「云端」。
元宇宙会场和云展,展示了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在会展场景下的赋能。大会向参与者感受了元宇宙和云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在空气中,它们已经走进了现实。
在疫情背景下,不少会展被延期或者取消,此次智能大会借助于技术的赋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线下做不了或者难做的事情,可以借助于云和虚拟化来完成。这是非常好的范例,也是此次会展一个突出的亮点。
此次大会还是一场高端的盛会。聚焦智能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双碳」战略等领域关键问题和重大课题,激荡观点、碰撞思想。来自全球的256家企业和机构亮出自己的「黑科技」。
周济、托马斯萨金特、罗杰瑞迪、王坚、刘烈宏、曾毅、周鸿祎等20位图灵奖、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和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家发表精彩演讲,围绕人工智能伦理、科技赋能双碳战略等前沿课题展开全球对话。
此次大会也是一次合作的大会。本届大会期间,累计签约项目136个,总投资额约849亿元人民币,领域主要集中在信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天津市制造业迈向高端注入了强劲动力,以智慧赋能制造业立市。
此次大会借助于多种媒体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影响巨大。央视新闻联播进行报道,中央新闻网站、网络新媒体等100个网站平台账号参予网络直播,在线同屏峰值人数超2万人,遍布全球40余个国家,累计总浏览量达到17.8亿次,实现「百网同播、万人同屏、亿人同观」。
闭幕式上,还亮相了一个明星和两份报告。
一个明星是一抹蓝色的「天津号」。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利用电能充电电池或者氢能源,而「天津号」采用的是太阳能,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除此之外,它还攻克了太阳能高效转化、高密度储能、轻量化材料等多领域前沿技术,集成了镁合金、钙钛矿、碳纤维、高阻燃降噪材料等47项先进技术。
正是这些技术的采用,使得它的体重和同类型车型相比减重了50%。
两份报告,分别是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2年)》。
前一份报告指出深科技创新的基本内涵,通过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规模生产创新链的多层次网络化布局,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融合和技术体系的自主可控,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纵深支撑。
在深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报告递增效应,不仅表现为规模的快速增长,而且表现为应用领域的全面扩张和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
后一份报告,则出了两个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排名。一个是城市排名: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排名第六至第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和湖南省。
另一个是都市圈排名:在四大都市圈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长三角,排名第二的是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珠三角和川渝地区。
在大会上,通过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的发言,不难看出中国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发展的三点趋势:
左一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向深度进军。
深度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技术的深度,在基础研究方面关键技术的核心领域仍需攻关突破;另一个方面,加速向生产制造、城市管理、物流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继续深入应用,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实现技术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同时反过来借助于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数据来促进基础技术的研究,因为数据为算法提供了原材料。
右一点:数据化是接下来的一个时代红利。
王坚院士把数字化比作100年前的电气化,100年前的电气化革命使西方站上了大工业时代的顶峰。那么新时代的数字化呢?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产业和城市以及人口,数字化红利如果完全释放,那覆盖面,渗透的面,难以计算。
全面数字化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元宇宙的科技赋能,必将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条道路上,与会的王坚、印奇、徐立们正带着他们的团队努力实现着他们的梦想。
下一点:人工智能、数字化是双刃剑,需要关注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技术,正驱动经济社会新变革,与此同时也带来伦理、公平和安全等方面问题和挑战。
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建设面临复杂矛盾,远未成熟定型。比如,人工智能对于人的替代性带来的社会失业问题,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犯罪问题,数字化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数字安全问题,元宇宙世界的性骚扰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依然处在不断的完善中。社会各方面需要深入的进行广泛的合作,共同去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章
- 2025中关村论坛丨百度王海峰:看到通用人工智能曙光
- 2025中国互联网科技大会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启动
- 引领人工智能时代,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获信通院权威认证
- 共筑AI产业新未来 2025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峰会成功召开
- 全球AI巅峰盛会!2025 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正式启航!
- 为国产化服务,为经开区赋能——国产化算力筑基人工智能之城
- 微软推出具备深度推理能力的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
- 智启未来,共筑南海人工智能新高地 | 科大讯飞佛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成立
- 践行“人工智能+”行动 《北京新闻》聚焦四维图新地图众源更新创新应用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莅临钛动科技,深入调研“人工智能+出海营销”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
- 苹果调整人工智能部门高管层 Vision Pro负责人接管Siri
- 金山云Q4 AI收入同比增长近500% 人工智能收入占比处行业领先地位
- 从“政务助手”到“故障预言家”,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哪些场景?
- 人民出行首批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垂直模型,以科技投入带领行业前行
- 英矽智能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加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驱动的药物研发创新
- 人工智能+行动深化 第一线DYXnet私域DeepSeek方案助构AI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