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万物无界”论坛于12月29日在北京顺利举办
2021-12-30 15:20:44爱云资讯1087
2021年12月29日下午,“6G:万物无界”分论坛在北京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依托2021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赵俊湦、李北林出席,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文璟主持,科技部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组专家组成员、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刚,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李福昌,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强,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牛凯,华为无线网络研究部主任工程师谢信乾带来专题报告。
李北林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根据目前信息通信行业最具紧迫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课题设置分论坛,集全行业的智慧对这些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积极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建议。6G技术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根基,掌握6G核心技术对行业乃至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武刚教授在专题报告中阐述了新频段、全应用、全覆盖、强安全,实虚融合、智能驱动,新场景的服务能力这三大6G未来愿景,介绍了欧盟Heta-X项目关于6G的应用场景以及技术挑战,探讨了6G潜在的技术方向与预期指标,并重点围绕6G全频谱接入技术研究做了论述。最后,从产业链角度探索了6G如何更好地发挥移动通信的杠杆作用。
李福昌从6G业务需求及应用入手,介绍了6G业务发展趋势和典型场景。他从高频通信、智能超表面技术、通感融合、内生AI、服务精准的自治网络等领域,分享了中国联通开展6G技术布局,构筑联合创新生态的最新研究。
王强介绍了ITU、3GPP、IEEE的6G研究进展,并且从“智”“全”两个角度高度概括6G的发展愿景。
牛凯教授介绍了6G移动通信面临的主要挑战和5G NR标准化中信道编码相关工作,讲述了面向高可靠低时延的极化码设计、面向高频谱效率的极化编码MIMO技术、面向高系统容量的极化编码NOMA技术,最后展望了6G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谢信乾结合华为公司研究项目阐述了面向5G演进的通感一体化研究、以及未来6G通信网络如何构建环境感知能力,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还提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通信与感知的高效复用、感知组网干扰抑制、多站协同联合感知、多频互助联合感知4个技术挑战。
“6G:万物无界”论坛是2021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的4个分论坛之一。本届高层论坛主题为“聚力数字新基建,赋智赋能开新局”,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特别支持,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轮值主席。本届高层论坛于12月27日-29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主题研讨、技术交流、案例宣讲、新品发布等活动,聚焦技术与行业热点话题,发挥“政、产、学、研、用”资源优势,为行业内数字新基建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提供展示舞台,促进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文章
- 6G大会聚焦未来业务与应用:ToC是压舱石,ToB为增长点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深入探讨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
-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谈6G:从场景出发,协同创新共同定义6G
- 荣耀终端龚卫林:6G+AI协同创新 重构通信生态实现“1+1>2”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精彩闭幕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解锁“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发展密码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网络架构设计牵引服务范式变革
-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 共筑创新,同享未来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开幕
- “性能小霸王”真我14今日发布,全系标配16GB引领性能越级风暴
- 6G时代全息通信业务展望:开启虚实融合的未来
- 中国移动牵头完成ITU-T SG13 6G需求、网络软化、天地一体立项
- 英伟达推出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拥有96GB的显存和600W的功耗
- 中国移动发布智能体通信(ACN)白皮书及首套样机,为6G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 6G时代加速来袭 与通感算智“并驾齐驱”
- 中信科移动、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中关村泛联院联合发布《以用户为中心的6G网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