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变现,AI+医疗成功率更高
2018-07-12 18:20:16爱云资讯677
“在这么多AI场景中,我认为AI在医疗商业化变现的成功概率很大,甚至走在其他像自动驾驶等场景的前面,”7月11日,在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破局医疗AI的商业化困境”论坛上,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表示。
该论坛由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担任主持,天亿投资创始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春雨医生CTO曾柏毅,智云健康CEO匡明,安翰医疗联合创始人郇丹丹,推想科技副总裁曹原等5位嘉宾参与讨论。
AI“普惠”优质医疗资源
天亿投资创始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认为,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长期稀缺,AI的价值在于可以通过技术路径把专家的智慧标准化、智能化、技术化,“目前中国有几百万名医生,大家都希望看其中5%的专家,未来能把医疗资源放大的模式都是有机会的。”
智云健康CEO匡明同意这一看法,中国的医疗资源尤其稀缺,能看复杂疾病的医生是刚需。匡明表示,“除了AI,我并没有看到第二个更好的,在相对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此外,AI也能辅助线上医疗业务的运营。春雨医生CTO曾柏毅表示,第一,AI可以分析患者病情、现有医生情况,给患者最准确、最合适的医生,本身提高了患者的体验,也提升付费率及系统运营效率;第二,用AI提升医生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通过AI让小医生提高看病水平,让大医生的能力更好的在医生群体中传播开。
医学预防场景破局商业化困境
业内普遍认为,体检、预防会是很好的商业化场景。俞熔称,如果把AI上升到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维度,大家都有压力,“最近我们在做脑科学,用磁共振影像看脑容器变化,看能否在老年痴呆前期预警,这在科学界没有给出很好的界定,但可以在预防端做探索。大部分人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他们希望了解身体趋势,变好还是变糟,找到对应指标。先做第一步,商业化的场景会更好。”
对于谁来付费的问题,曾柏毅说,目前来说,用户付费是有可能的,医院付费比较难,此外,可以考虑药企付费和保险公司付费。
匡明表示,“医疗付费非常重要,药企每年会投几十亿美金,它要做大量的临床研究。我们的数据挖掘、AI分析可以加持,”
安翰医疗联合创始人郇丹丹总结道,AI商业化目前需要重心前移,把后期治疗前移到前期健康管理中。
壁垒:打造核心产业链
对AI医疗创业公司来说,技术门槛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企业能成功的最核心因素,创业公司之间的AI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核心技术的积累,一定要基于核心产业链的打造。纯集成的东西,核心技术的价值并不高,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壁垒以及核心技术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郇丹丹认为,“以我们安翰医疗为例,我们从芯片设计、AI分析、软件、传感器、硬件等都是我们自主研发设计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垂直领域的集成。对我们AI公司来说,可以关注颠覆性的创新。安翰医疗跟传统胃镜相比,它是颠覆性的创新产品。”
另外,推想科技副总裁曹原认为,技术只是其中一个考虑层面,最重要的是落地,以及在应用场景的探索。
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表示,尽管大家觉得商业化是一个困局,但远比三年前有信心,大家可以看到政府大力在基层医疗进行投资,“只要不走在云端,真正为医疗机构服务,体现真正的价值,就能得到政府的扶持。”
相关文章
- 健新原力任命新的首席执行官,加强商业化领导力量
-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风向标,微美全息AI商业化迈向AGI时代
- 美图公司CFO颜劲良:AIGC成发展新引擎,加速产业商业化场景落地
- 拓宽数字营销转型思路,Meta/微美全息共迎AR商业化增长机遇
- MWC2023|专访爱立信Magnus Ewerbring博士:推动5G商业化,实现更好变现
- 对话首席 | 特斯联邵岭:ChatGPT的现状和商业化前景
- 网易智企亮相Qcon,分享融合通信与AI商业化实战经验
- 引领自动驾驶商业化 上汽友道智途受邀参加2022年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推介会
- 智行者率先推出“重感知 轻地图”技术 以技术创新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 布局升级 利亚德全面加速元宇宙商业化进程
- 商业化关键突破 小马智行获准在京开启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
- 加速OpenHarmony生态商业化落地 鸿湖万联与视美泰达成战略合作
- 智行者:一个无人驾驶大脑打通全场景 打造商业化闭环
- 创新奇智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专精“AI+制造”开创AI商业化新格局
- 2022自动驾驶迎来商业化元年,景联文科技如何打造数据引擎?
- 智行者与广汽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