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疗为何受热捧?
2018-07-11 15:21:35爱云资讯1554
满足实际医疗需求
如今,在国家政策支持与资本市场推动下,中国的人工智能热潮依然在不断升温。除了安防、汽车、零售等领域,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引人瞩目。由于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中,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质量持续性较弱,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来的改变被寄予厚望。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于健康的需求日渐增长,更为看重高品质的医疗、康复服务。但是与此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中国患者数量也居高不下,现有的医疗资源显得捉襟见肘。
而且,许多医生除了在学校时接受学习、就职时接受培训之外,较为缺乏进修机会,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因而致使医生的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盲区,难以满足医疗发展的需求,对许多病例不能给出及时、精准的意见。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工智能的应用才更为凸显出其价值所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借助与医疗大数据的融合,推动医疗诊断与服务的升级,提高医疗诊治效率与效果,另外还能够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赋能至基层医疗机构,助推医疗资源平衡化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医疗健康需求。
中国发展优势所在
人工智能医疗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内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公司纷纷布局这一场景,引发了一场资本热潮。据统计,2017年我国有28家以上的初创企业成功融资,总金额超过17亿元。当然,人工智能医疗领域进展最为显著的还是以BAT三巨头为代表的科技巨头。
2017年,腾讯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医疗影像人工智能系统“腾讯觅影”,并入选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也与万里云联合推出了“Doctor You”。
中国人工智能医疗的快速发展在全球位列前端,甚至大有超越美国之势。在这背后,有两大优势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是中国在互联网与人口方面的巨大潜力,催生了庞大的医疗大数据,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显然是核心资源;二是中国在应用端较为成熟,市场增长空间也更为广阔。
聚焦诊疗责任判定
虽然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得如火如荼,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也足够诱人,但是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医疗领域还处于资本投入与技术研发阶段,如何贴近临床实际推动应用落地仍然是一大挑战。
此外,由于巨大“蛋糕”的吸引,许多企业纷纷涌入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导致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显著,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当前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也不够规范,无论是在法律法规还是在标准规范方面,都存在滞后的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误诊率。不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完成确保没有误诊情况的发生,毕竟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意外。
因此,日本政府针对这一情况专门公布了一项规定,将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定位为辅助医生的角色,确定通过相关诊断的最终责任由医生承担。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应用责任,还能避免打击研发厂商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将被纳入医疗器械分类的政策规定,但是如何划分应用责任,并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日本政府的举措无疑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中国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据此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更好地保障各方利益,正确定位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看法,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文章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
-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SageMaker Unified Studio现已可用,加速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创新
- 微软计划独立开发人工智能模型以减少对OpenAI的依赖
- Arm发布《人工智能就绪指数报告》,定义全球AI实施新基准
- 科大讯飞助力打造安徽检察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 Meta发布两款Llama 4人工智能模型
- 人工智能为社会实践注入新活力,开启教育评价新变革
- AI+教育,浩鲸科技参加2025高校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发展论坛
- 艾氪智能创始人荣任主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人工智能委员会在港成立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
- 科大讯飞获得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岩思类脑出席张江人工智能专场活动,赋能“科艺融合”新生态
- 普惠算力驱动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