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芯片+区块链底层融合 紫光展锐开创产业升级新思路
2020-05-28 08:47:18爱云资讯1098
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5G时代将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工业物联网到智慧城市再到智能家居,物联网将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GSMA预测, 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52亿。打通云管边端,实现万物互联的同时,如何实现终端安全、隐私保护、数据信任、多方协作、模式创新?物联网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也越发受到关注。
2020 Unit 42 IoT威胁报告显示,目前98%的物联网设备流量未进行加密,57%的物联网设备易受中等或高强度的攻击。此外,传统物联网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架构和运营系统,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海量设备和数据的管理运营难度显著增强且成本上升。同时,海量物联网数据如何实现商业价值,相应的商业模式也仍在探索过程中。
物联网+区块链融合创新,新思路应对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行业亟需完善有效的解决方案,物联网+区块链的融合创新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区块链中的所有数据传输都经过严格密码学处理,独特的链式结构保证了数据难以篡改、可溯源、可追踪。如果说物联网实现了海量数据的低成本获取,那么区块链则使我们能够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地信任这些数据,同时又保障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架构,实现分布式的数据记录和存储,能有效减轻传统中心化计算的压力和风险。
区块链的发展也将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带来数字时代新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首先,每一个商业链的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ID、并且不可篡改,这相当于给终端上了身份证。链上采用非对称算法,既提升了安全性、又保证了终端数据的所有权。其次,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既解决了数据安全和相互信任的问题,又给出了统一的计算方式、帮助数据资产化。另外,链上基于合约的数据交换,将产生商业价值。区块链能为终端提供身份证,保证数据的所有权,并提供数据交换的基础环境,还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帮助物联网实现商业闭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软硬融合,从数据源头实现上链
随着物联网与区块链融合的优势凸显,全球物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Gartner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75%的物联网技术已经采用或计划在2020年底前采用区块链技术。
目前,物联网和区块链之间的交集主要在云端,基于从物联网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软件方法实现物联网数据上链。然而如果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硬件底层架构上,尚未部署可信数据上链能力,那么从终端设备源头产生的数据仍可能存在被篡改的风险。因此纯软件的上链方式并非最佳解决方案。
软硬融合是更好的选择。可信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将能够与区块链共识信任机制一起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最终实现基于区块链共识信任机制的商业闭环。更进一步来说,考虑到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未来终端与终端之间的直接底层通信将成为普遍场景。因此,想要真正实现更高程度的全流程数据上链,必须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在终端设备硬件底层部署可信数据上链能力,打通物联网+区块链的关键一环,从数据源头实现上链。
芯片+区块链底层融合,展锐Cat.1率先部署
5月27日,紫光展锐携手万向区块链、摩联科技、广和通,共同开启物联网+区块链新融合的创新合作,通过芯片与区块链的底层深度融合,为未来智能数字社会构筑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
通过全场景连接解决方案,紫光展锐将构建底层的安全可信环境,并为区块链应用平台打通与物理世界连接,完成安全的数据采集与通信功能。万向区块链能够利用其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推动传统信息物联网向价值物联网升级,使得物联网的数据可信,实现数据在不泄漏隐私的前提下完成跨组织分享,以及数据金融化和资产化。摩联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承载在蜂窝物联网平台上的区块链应用框架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全面支持物联网设备的可信数据上链。
这一合作目前已率先在紫光展锐的Cat.1产品—春藤8910DM上落地,也使得春藤8910DM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区块链技术的Cat.1 bis物联网芯片平台。BoAT区块链应用框架将使基于春藤8910DM的物联网设备具备访问区块链和调用智能合约的能力,确保在数据上传到云的同时将数据特征值上链,实现"链上-云上"数据可信对应。
广和通基于紫光展锐的物联网芯片平台春藤8910DM以及摩联科技的BoAT区块链应用框架,推出了全球首款Cat.1区块链模组L610,将赋予智慧农业、车联网等行业新价值。
未来,紫光展锐、万向区块链、摩联科技和广和通也将继续深化合作,陆续推出更多支持BoAT区块链应用框架的物联网芯片解决方案,深度融合紫光展锐物联网芯片平台可信执行环境TEE、根信任等安全能力,在芯片固件中整合符合PSA(Platform Security Architecture)认证要求的区块链应用框架,为物联网行业应用实现安全可信的"一键上链"提供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三十而立,达实智能依托物联网平台打造AI应用新生态
- [换馆定档] IOTE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定档6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Arm 发布全球首款 Armv9 边缘 AI 计算平台,为物联网应用带来超高能效与AI性能
- 浪潮KaiwuDB 入选 2024 物联网产业创新产品及标杆案例双榜单
- 无源物联网技术引领下的家庭宠物行业溯源与健康管理新趋势
- Tuya物联网平台阿里云版:助力客户打造融合开放的专属物联平台
- OFweek2024 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圆满收官!
- 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刘阳:推进标识解析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 截至11月末,我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6.42亿户
- 2024物联网年会聚焦智慧城市,飞猫科技双奖加冕!
- 202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第21届慧聪品牌盛会----即将盛大启幕!
- 物联网国际合作新篇章:五兴科技与联通携手并进
- 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6.25亿户
- 凌华智能推出AmITX Mini-ITX 主板,助力边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创新
- 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GIIC)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
- 中兴通讯斩获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果”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