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取代讨债公司?俄媒:需配套监管制度
2018-06-10 16:52:16爱云资讯695
6月10日报道 俄媒称,在中国,人工智能正逐渐取代讨债公司,一些P2P借款平台正在试验这种偿还债务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在网上寻找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包括他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并开始打电话,发SMS要求还债,同时机器人借助语义分析勾勒出对方的心理肖像,选择合适词语催促他还债。
俄罗斯卫星网6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人工智能或取代讨债公司?》的报道称,P2P借款平台大约在10年前出现在中国,市场每年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P2P借款平台的到期债务已经达到1.3万亿元,因此市场中还出现了一些非常规讨债手段的需求。其中一些例如要求提供裸照作为抵押,或者向债务人家中派“广场舞大妈”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跳舞等等,已经引起中国执法部门的注意。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应用人工智能讨债目前属于合法手段。
刘英说:“人工智能催收系统可以对债务人进行上中下游业务层面收款和催收,通过发电子邮件、发送短信和打电话等方式要求还款,但是仅仅到此为止。人工智能催收不能限制或影响到其他与债务人有关的人,比如他的亲朋好友,这个限度和边界就需要严格的法律介入。金融科技的创新需要配套的专业监管制度,需要有相关的立法作为保障,不应该让智能催收的应用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个人欠款未还,除了对本人进行催收外,还利用所谓的高科技手段对其亲朋好友狂轰滥炸,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能因为追讨欠款而骚扰到与债务人相关的其他人。即便是中国古代有‘父债子还’之说,但也仅限于‘子’这一代人,而非针对所有与债务人有关系的人。所以,高科技的应用同样不能跨越法律的底线。”
报道称,不过用人工智能来讨债,暂时更经常依靠的还是中国人向来具有的那些痛点,例如,在亲人面前感到害羞等。机器人会在互联网上寻找债务人的联系人和个人资料,在社交网络上寻找他朋友的资料,并给所有人打电话,发短信。人工智能利用语义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方法,绘出债务人的心里肖像,以选择最具说服力的讨债战略,请求亲朋好友对自己熟悉的债务人施加影响。
报道表示,此战略效果极佳,该系统已帮助近200个债权人讨回了债务。根据上海资产处理服务提供商资易通的数据,人工智能的效率是传统讨债公司效率的两倍,仅在5月它就讨回了41%的赖债,而讨债公司的成功率仅为20%。
刘英指出,人工智能的成功还在于P2P和小额贷款都是金融服务的技术类型,因此人工智能很容易植入其中。
刘英接着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催收领域得到应用且行之有效,是因为现金贷等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信贷具有在线、可记录、可追溯、可链接等特征,使得它们能够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技术很好地配合,达到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的效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应用于传统的信贷市场,可能还不一定会这么有效。”
报道称,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银行机构都在努力发展金融行业技术,考虑到未来在严格信贷限制的条件下存在的数字银行系统,可以推测对机器人讨债的需求只能增加。
相关文章
- 2025中关村论坛丨百度王海峰:看到通用人工智能曙光
- 2025中国互联网科技大会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启动
- 引领人工智能时代,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获信通院权威认证
- 共筑AI产业新未来 2025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峰会成功召开
- 全球AI巅峰盛会!2025 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正式启航!
- 为国产化服务,为经开区赋能——国产化算力筑基人工智能之城
- 微软推出具备深度推理能力的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
- 智启未来,共筑南海人工智能新高地 | 科大讯飞佛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成立
- 践行“人工智能+”行动 《北京新闻》聚焦四维图新地图众源更新创新应用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莅临钛动科技,深入调研“人工智能+出海营销”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
- 苹果调整人工智能部门高管层 Vision Pro负责人接管Siri
- 金山云Q4 AI收入同比增长近500% 人工智能收入占比处行业领先地位
- 从“政务助手”到“故障预言家”,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哪些场景?
- 人民出行首批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垂直模型,以科技投入带领行业前行
- 英矽智能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加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驱动的药物研发创新
- 人工智能+行动深化 第一线DYXnet私域DeepSeek方案助构AI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