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实现基底细胞癌4.1秒人工智能精准识别
2020-03-16 15:54:38爱云资讯789
近日,Airdoc人工智能算法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密歇根大学计算医学与生物信息学系合作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此次研究中,中国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深入学习研究,构建出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目镜切片图像实现基底细胞癌的自动识别和分割。此分割模型较之前学术圈公布的同类模型在特异性敏感性都有大幅提升。
据了解,基底细胞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皮肤癌,也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除黑色素瘤以外的皮肤癌中,约80%都是基底细胞癌。由于发病率高,皮肤病理医生每天都在跟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切片打交道,工作量很大,而在基底细胞癌Mohs手术后判断肿瘤切缘是否干净时,类似的工作量更是大大地增加。
由姜祎群、熊健皓和李洪阳领衔的研究团队使用了ResNet50和DeepLabV3对基底细胞癌的切片图像进行癌变识别,和传统研究使用高清扫描切片作为识别对象不同,本次研究识别的切片图像来自于智能手机通过目镜拍摄所得。研究人员在三种类型的图像来源上建立了三个分类模型(分别针对:10X高清扫描切片、40X高清扫描切片和10X目镜切片图像)和一个分割模型,得出目镜切片图像的结果与高清扫描切片具有可比性,建立的模型AUC达到0.98,并且能在不同类型的测试数据集上达到0.93的AUC,泛化性非常好。这种模型是以后推广使用价格低廉的目镜图片拍摄进行基底细胞癌检测的一种有效办法,可以减少购买高成本的扫描仪器,与此同时提供快速、准确的识别癌组织。
为方便不同场景的应用,科研团队研发出三种不同的系统。第一种Segmentation-based BCC recognition system ,可以自动识别出癌组织,并在图像中标识清楚,花费时间约为16秒,能够达到专家同等识别能力。第二种Classification- based BCC recognition system ,有无癌组织分类,直接反馈识别结果,实现在高精度前提下的高速识别,花费时间仅需500毫秒。第三种Cascade BCC recognition system ,具备以上两种系统功能,并增添一个自动判断模块,在识别癌细胞前对图像进行分类处理,在保持最高精准识别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识别方法,从而提高识别速度,仅需4.1秒即可完成。
本次研究首次实现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相机拍摄MOI,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自动识别基底细胞癌,成功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引入到基底细胞癌的识别中,通过算法自动化识别,减少人力工作和不同地区、不同诊断医生之间的诊断差别让基底细胞癌患者得到更好更快更专业的治疗,对推进基底细胞癌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章
- 2025中关村论坛丨百度王海峰:看到通用人工智能曙光
- 2025中国互联网科技大会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启动
- 引领人工智能时代,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获信通院权威认证
- 共筑AI产业新未来 2025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峰会成功召开
- 全球AI巅峰盛会!2025 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正式启航!
- 为国产化服务,为经开区赋能——国产化算力筑基人工智能之城
- 微软推出具备深度推理能力的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
- 智启未来,共筑南海人工智能新高地 | 科大讯飞佛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成立
- 践行“人工智能+”行动 《北京新闻》聚焦四维图新地图众源更新创新应用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莅临钛动科技,深入调研“人工智能+出海营销”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
- 苹果调整人工智能部门高管层 Vision Pro负责人接管Siri
- 金山云Q4 AI收入同比增长近500% 人工智能收入占比处行业领先地位
- 从“政务助手”到“故障预言家”,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哪些场景?
- 人民出行首批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垂直模型,以科技投入带领行业前行
- 英矽智能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加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驱动的药物研发创新
- 人工智能+行动深化 第一线DYXnet私域DeepSeek方案助构AI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