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获重要进展:潘建伟等实现高性能单光子源
2019-08-14 15:39:34爱云资讯586
单光子源是光学量子信息技术的核心资源。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陆朝阳、霍永恒等人领衔,和多位国内及德国、丹麦学者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理论方案,在窄带和宽带两种微腔上成功实现了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单光子源,为光学量子计算机超越经典计算机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评价其“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光学量子信息技术所需要的完美单光子源,要同时满足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这4个几乎相互矛盾的严苛条件。从2000年以来,美国加州大学等相继在单光子源研究方向取得进展,但其品质还不能满足实用化需要。
2013年以来,我国潘建伟、陆朝阳等人在国际上首创了量子点脉冲共振激发技术,开始引领高性能单光子源的发展。但要实现完美的单光子源,还有两个重大技术难题需要逾越:一是量子点会随机发射两种偏振的光子,二是共振激发需要消除背景激光。
近期,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椭圆微腔耦合实现确定性偏振单光子的理论方案。他们与中山大学余思远研究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组、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霍夫林研究组以及丹麦科技大学格里格森研究组合作,在实验上发展出垂直偏振无损消光技术,解决了上述两大难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分别在窄带微柱和宽带靶眼微腔中,实验制备出同时满足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再次刷新了单光子源综合性能的国际纪录,为实现超越传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霸权”科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据介绍,这项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可扩展光学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方面继续保持国际领跑。《自然·光子学》审稿人评价称,这项成果“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是巨大的一步”。
相关文章
- 脑机接口商业应用可期,微美全息量子计算+脑机交互驱动技术革新
- 量子科技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微美全息AI+量子计算研究获关注
- 英伟达将修建加速量子计算研究中心,向量子计算机演进
- 亚马逊首款量子计算芯片Ocelot亮相,微软/谷歌/微美全息竞逐加速量子行业成熟
- 微软宣布通过Majorana 1芯片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北京市级政府引导基金领投!量子计算产业链长企业玻色量子获A+轮融资
- 谷歌发布突破性量子计算芯片Willow:五分钟完成超算10的25次方年的计算
- 从专用量子计算到实用化:解读郭光灿院士的量子计算最新论断
- 量子计算专项基金启动申报丨2024 CCF-玻色 量子计算应用创新基金
- Quantinuum发布加速路线图,到2030年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
- 实用为先,院士致辞!玻色量子成功举办CQCC 2024量子计算应用论坛
- 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新突破,微美全息创新研究中心聚链成势助力产业腾飞
- 2024中关村论坛丨玻色量子应邀展示“量子计算+AI”领域重磅成果
- 新质互融,算力共振:玻色量子发布新一代550计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
- Quantinuum 与 Microsoft 合作进行可靠逻辑量子比特的突破性演示,迈入可靠量子计算的新阶段
- 开辟量子计算+生命科学新赛道!玻色量子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