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聊天机器人的兴起回顾
2019-07-09 08:12:46爱云资讯阅读量:990
聊天机器人是一种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其工作方式是通过语音或文字实现人机在任意开放话题上的交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建立聊天机器人的目的是模拟人类的对话行为,从而检测人工智能程序是否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且和人类进行自然交流。一个检测聊天机器人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驱阿兰·图灵(Alan Turing)于1950年提出的关于测试人工智能能力的一个标准:测试人员通过对话的方式分辨人和机器人;如果测试人员无法分辨收到的回复信息是来自于人还是机器人,则认为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图灵测试。
聊天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利用大量的规则建立了一个名为 ELIZA的聊天机器人。很多人认为 ELIZA不能通过图灵测试,因为规则系统并不能支持真正的开放域对话。尽管 ELIZA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它并没有推动聊天机器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就连 ELIZA的创始人都说“机器可以表现得十分惊艳,可以蒙蔽最有经验的观察者。但如果你揭开程序的面纱,向人解释其内在原理,那么一切的魔法都荡然无存,那不过是一些工序罢了。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聊天机器人除了可以证明计算机程序的“聪明”程度外并没有什么价值,聊天机器人的相关产业没有得到发展,而ELZA也永远停留在了实验室里。此后,仍有一些基于规则系统的聊天机器人出现,比如1972年的 PARRYI和1995年的Aicebot。1997年,一款名为 Jabberwacky的聊天机器人出现在互联网上,其目的仍然是想通过图灵测试,但其设计原理却是通过与人的交流来让机器学习对话。相比于 ELIZA,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今人们仍然可以和这个机器人的升级版本Cleverbot在网上交流。尽管如此,聊天机器人仍然没有真正地“火”起来。
微软小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不同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小冰的定位是“情感陪护”,即通过在不断的对话中感知用户情绪的变化,实现和用户的长程交流,为用户提供“陪聊”服务。尽管有些时候,小冰也不能给出合理的回复,但多样化的回复,逗趣的语言风格,以及时不时送上的“心灵鸡汤”,却让很多人乐此不疲地与小冰进行交流。因此,微软小冰推出短短数月,就在微博上获得了上百万的粉丝。以往的聊天机器人只能和人进行两轮左右的自然对话,而小冰可完成平均23轮的对话。
数据驱动的方式和市场的火爆反响也让投资人看到了聊天机器人作为通用对话平台的可能性。事实上,基于固定领域的任务导向对话系统研究以及问答系统的研究都有非常长的历史,而对话式平台的概念也早在20年前被提出。但当人们试图通过任务完成对话系统和问答系统搭建对话平台时,却发现很难在对话不中断的情况下将不同的服务连在一起,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单一对话系统也经常被用户的一些“题外话”所中断。而“题外话”的情况之多,根本无法通过规则系统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微软小冰之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谷歌、 Facebook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聊天机器人产品或者开发平台,而聊天机器人的创业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软小冰的出现带动了整个聊天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百模论剑决赛收官日 | “人工智能+”鏖战四日,战果即将揭晓!
- 微软推出Copilot Actions,利用人工智能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
- 微软宣布举办大型线下黑客大会 为人工智能安全提供高达400万美元奖励
- 百模论剑决赛第3日 | 各地团队赴蓉参赛,“人工智能+”智慧碰撞
- 人工智能智库网络在京启动,百度、快手、华为、蚂蚁、腾讯、阿里等发起
- 百模论剑决赛第2日 | 多赛道展演答辩,“人工智能+” 活力迸发
- 百模论剑决赛第1日 | 15支队伍首发亮相,“人工智能+”表现亮眼
- 木愚科技:智驭人工智能,领航“AI+”产业实训未来
- 2025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 50 评选正式启动
- 百模论剑·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决赛在成都开战!
- 菲沃泰:与魔形智能科技合作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 优刻得孔明智算平台入选《2024年人工智能先锋案例集》
- 钛动科技CEO李述昊:通用人工智能趋势下的全球化产业观察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周伯文:AI+6G是驱动未来创新的双引擎
- 中国人工智能影响力人物谌鹏飞行善公益演讲--《AI就是爱》
- 安恒信息人工智能大模型“恒脑”完成与麒麟软件适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