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深耕人工智能赛道 成功突破经营性盈利困局

2022-06-28 15:13:05爱云资讯581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算法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海量数据已经积累起来。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人才引进也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动力。在这股人工智能浪潮中,最先挂牌科创板的AI公司格灵深瞳是如何脱颖而出?公司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实力?

国内第一家实现经营性盈利的AI企业

人工智能领域虽火爆,但大多数AI公司最被人诟病的无外乎经年的巨额亏损。基于这样的大环境,不论是AI赋能百业,还是行业+AI,赚钱成了各AI公司眼下急需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根据格灵深瞳招股说明书的内容,2019年、2020年、2021年格灵深瞳实现营收分别为7121万元、2.43亿元、2.94亿元,近三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0%。

虽然从整体报表上看,目前国内的AI行业公司并未能实现规模性盈利,格灵深瞳2019-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也呈现亏损状态。但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以2020年数据为例,当年归母净利润为如果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那么它2020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31.69万元,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且为行业内首家已经实现经营性盈利的AI公司。

另外,据悉格灵深瞳2021年也实现了经营性盈利。连续2年实现经营性盈利,格灵深瞳的财务表现相对健康。这在一众巨亏的AI公司中,实属一股清流。

健康的财务数据代表了公司相对稳健的经营策略,在大环境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格灵深瞳财务层面的即战力有很扎实的功底,这样可以保障公司更加长远的战略发展。

人工智能赛道上的一匹黑马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它在颠覆着众多行业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最早成立的AI公司之一,格灵深瞳自有它的底蕴和特色。凭借其稳健经营的策略和差异化的3D视觉技术在稳步立足于人工智能席卷而来的大环境。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带动产业规模分别为1088.6亿元和3821.5 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分别达到4532.6亿元和166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8%和27.8%。

格灵深瞳作为一家专注于技术层与应用层的AI公司。它所属的计算机视觉核心产业规模和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在2019年已经达到633.3亿元和1438.6亿元,并预计将在2025年分别达到1537.1亿元和4858.4亿元。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可以被称为最强风口,受到资本和市场的高度关注,不断产出明星企业。格灵深瞳的成功,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起点,某种程度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