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翻译人才发展,传神语联创新赋能翻译教学与实践
2022-02-27 10:24:29爱云资讯1194
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数字经济、文化强国的政策下,相关行业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要求,翻译已成为由“语言转换”、“国际传播”、“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结合而成的复杂工作。
传神语联坚持语言人才培养是核心要点
作为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传神语联深刻认识到,培育高素质翻译师资队伍是翻译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语言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2009年至今,传神语联高校事业部持续深耕校企合作领域,与国内上百所高校共建翻译实验室、实习基地,并持续在高校开办讲座。通过与高校持续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创新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行业效能。
当前,教育信息化成为高校翻译专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传神语联依据LIT能力模型,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等创新技术,将数十年累积的翻译素材和高质量语料植入到教学和实训中,方便师生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进行翻译教学和模拟实训,显著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并致力于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赋能,传神语联自研教学研一体化平台
“传神智能翻译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由翻译教学平台、翻译实训平台、翻译实践平台三个部分构成,整体覆盖教学、实训、实践、实习四个环节。项目平台支持十多个语种的教学实训内容,可模拟翻译行业众多场景,为实践提供支撑。
在教学上,网络化的教学空间可帮助老师进行课程管理、课件上载、统计与分析作业等,在翻译过程中,老师也可将指导信息和答疑信息公告给整个班级。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运用平台软件的学习,可强化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CAT工具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整个翻译及项目管理过程,体验实际岗位角色和职能,掌握翻译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目前,“传神智能翻译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已为全国上百所高校提供智能翻译教学实训服务,每年使用平台的学生数量近万人,获得了高校师生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翻译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实践教学是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神智能翻译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作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桥梁,为构建数据化知识库,创设职业化实训平台,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关文章
- 第五届进博会成功举办 传神语联提供语言服务和设备支持
- 传神语联:搭载人工智能引擎,发挥语言服务更大价值
- 做语言科技的愚公 传神语联连续服务五届进博会
- 传神语联再登央视新闻 科技助力语言服务产业发展
- 传神语联深挖人机共译 语言服务产业将迎新机遇
- 传神语联加持NLP硬核科技 探索多语信息领域新突破
- 传神语联穿破壁垒 打造语言服务市场新增长极
- 传神语联:数字赋能,迈入翻译新时代
- 传神语联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助推文化出海
- 5G时代 传神语联助力中国优秀文化走出 “国际范儿”
- 传神语联聚焦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 共探领域新趋势,传神语联举办CAAI-IMLIP企业专项研讨会
- 响应网络文明建设要求,传神语联加速培养新一代媒体人
- 传神语联承办CAAI-IMLIP企业专项研讨会,共探多语信息领域新突破
- 推动翻译人才发展,传神语联创新赋能翻译教学与实践
- 传神语联,未来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