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未来十年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展望
2018-10-24 13:09:43爱云资讯阅读量:977
十年前,“云计算”这个词才被人类刚刚创造出来。而十年后,人类已经将这个之前并不存在的术语变成了现实,并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能效提升了近80%。那么,未来十年,数据中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对此,施耐德电气全球数据中心科研中心技术总监林密在接受飞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将会与上游的电网和下游的IT有更多的交互和融合。同时,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本身也会进一步优化。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基于云的分析平台,聚合整个行业的力量、合作共赢。”
十年过往: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能效提升近80%
十年前,“云计算”这个词才刚被创造出来。而如今,我们已经开始讨论在智能数据中心时代,云计算向边缘计算的迁移。
与十年前进行对比,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能效提升了近80%。也就是说数据中心的PUE降低了80%,这80%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UPS技术的创新。2007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认为典型的UPS峰值效率为88.9%,如今却实现了98.9%的峰值效率。第二,对数据中心的供配电架构进行优化,大大降低了供配电系统链路的损耗。第三,在制冷方面,在白区通过部署冷热通道系统,能够提高IT的送风温度,大大提高了末端空调的效率。第四,让制冷系统更多运行在自然冷却模式下。例如:在中国的有些地区,如乌兰察布、张北、阳泉等地区,能够实现高达90%以上的时间运行在自然冷却模式下。
PUE 80%的降低对于一个500kW、50%IT负载率的数据中心来说,可每年实现节能近两百万,如果是5M瓦的数据中心,将能够实现节能千万元以上。
未来十年:物理基础设施与上游电网、下游IT将有更多交互与融合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未来十年,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将具有更多的创新:首先,物理基础设施将会与上游的电网和下游的IT具有更多的交互和融合。
同时,包括施耐德电气在内的数据中心供应商也将通过改变物理基础设施的设计、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和制冷系统的效率、设计独立于机柜的通道封闭系统、以间接风侧自然冷却系统代替传统冷冻水系统以及直接新风自然冷却系统等方式,帮助客户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缩短部署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收益。
另外,间接风侧自然冷却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部署,解决了传统冷冻水系统部署周期长,后期运行维护困难等挑战。林密还介绍“相对于直接新风系统,间接风侧自然冷却系统解决了空气污染的问题,不再需要百分之百的机械制冷作为后备,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增加IT部署的容量15%-20%。”
据林密介绍,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都在18个月以上,而通过预制化可实现数据中心建设的“去工程化”,可以将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降低至7-8个月。土建的建设周期基本在4-5个月,然后,利用2-3个月对供配电和制冷系统进行现场拼接和调试,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近一年的部署周期。
“此外,数据中心还需最大化利用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和分析,来进行系统调优、实现可预防性维护等。”林密说,“未来数据中心的创新将来自于基础设施、电网和IT的交互,软件将使这些交互成为可能,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基于云的分析平台,聚合整个行业的力量,合作共赢。”
未来十年:锂电池储能极有可能取代柴油发电机
随着未来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的快速发展,将带给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施耐德电气看来:未来锂电池储能取代柴油发电机成为数据中心后备电源的可能。
对此,林密表示:“因为柴油发电机的投资成本占到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的10%以上,同时带来诸如噪音、污染、储油罐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调查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电机的平均运行时间为173分钟,即有超过50%的柴油发电机的运行时间是低于3个小时的。同时,通过推演发现到2020年,2.5个小时锂电池后备系统的投资成本与柴油发电机的投资成本相当。因此,未来锂电池储能取代柴油发电机是非常可能的。”
厚积薄发 剑指中国数据中心未来市场
林密表示:“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呈指数级增长并有着广阔的前景,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最稳健的区域。未来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50%。”
针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不仅仅提供从灰区到白区的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同时施耐德电气将自己在全球数据中心领域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与行业协会、客户等共同分享,以推进行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20年间,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科研中心团队,致力于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技术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共发表白皮书190篇、权衡工具22个,助力施耐德电气用户在数据中心规划阶段,对IT容量,预算,可用性等级,能效以及成长计划方面进行权衡。此外,施耐德电气还推出了100余个参考设计,帮助用户在数据中心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快速的决策和项目启动。
而在中国,施耐德电气也积极实施研发本土化的战略。从1999年起,施耐德电气就建立起了本土化的研发团队,陆续在上海、深圳、西安成立了研发中心,如今已经拥有1000余名研发工程师。
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将基于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实践经验,敏锐把握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变革趋势和客户需求,以不断创新的物理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务、软件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全面布局。
相关文章
- 宜家、施耐德电气等知名企业齐聚一堂,共拓ESG新思路!
- 施耐德电气:以“人工智能+”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
- 施耐德电气:三箭齐发,借力AI技术加速能源转型
- 施耐德电气AI应用探索:实现暖通空调冷站能耗与运营双重优化
- 施耐德电气:激活创新引擎,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 几何之美 全按心境——施耐德电气境尚系列开关插座评测
- 施耐德电气:推动5G与工业控制深度融合,开启工业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施耐德电气联合中国信通院及中国联通发布白皮书,共探5G+PLC深度融合应用
- 施耐德电气推出APC Smart-UPS RT全新系列 再创多场景更安心更绿色价值新突破
- 施耐德电气亮相2023工博会:开启“未来工业”,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 施耐德电气:知行合一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 施耐德电气在华第五大研发中心在无锡开幕 聚焦自动化
- 施耐德电气智能家居“悦家族”重磅推出 智慧生活无限延展
- 打开数字之窗 洞悉减碳之道 施耐德电气EMS+全新升级
- 施耐德电气:让微网为医院电力保障打造一道“新屏障”
- 施耐德电气发布基于平台即服务(PaaS)的电网运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