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培养接地气的人工智能人才,是国之重点
2018-08-14 14:15:18爱云资讯890
人工智能教育也要接地气,这也在另一层面上催生了更重视人才实战能力的民营机构。
“随着机器对人工的替代,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何在?”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提出,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严重不足,研究生智能教育存在高开低走的现状。
李德毅院士抛出的问题不由得引人深思:当下,人工智能教育该如何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又该如何接地气,培养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技术,人才是关键。在国务院这一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申办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
目前,人工智能学院遍地开花,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指日可待。然而,如何做到接地气的人工智能教育,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备受诟病:纸上谈兵游刃有余,实战能力缺之又缺。“专业大学生并不专业”的尴尬现象在职场中也就屡见不鲜了。
当然,不可否认大学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然而长久以来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而这又就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也在另一层面上催生了更重视人才实战能力的民营机构,如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郭毅可教授创办的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其中苏伦大数据研究院专注于人工智能教育,郭毅可教授在创立之初就强调要重视人工智能人才教育,重视政产学研的融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有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客户以及有大数据思维的中高级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等,苏伦大数据研究院打造了“AI人才培育+AI知识服务+AI 人才发展导航”的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定制课程,注重客户体验。
可以说,以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创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是大学教育的最好补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智能化未来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各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培养接地气的人工智能人才,重之又重!
相关文章
- 九号引领智能出行新风潮。六项权威认证见证,以智能化技术塑造市场格局
- 全球领先宠物医疗AI大模型Vet1正式发布,推动宠物行业智能化变革
- AI赋能工单管理:智能化升级,让服务更高效
- “全流程 AI”赋能,见证全球首座灯塔工厂的智能化底蕴
- 加速行业智能化,共筑解决方案竞争力,共赢时代新机遇
- 华为鸿蒙智家亮相AWE2025高峰论坛,引领未来空间智能化
- 徐州移动借DeepSeek东风全力打造政务智能化“高速路”
- 深度融合DeepSeek,圣瞳工业巡检智能体开启工业智能化新纪元
- 浪潮云“分布式智能云”战略发布,打通组织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 湖北移动实现跨省超远距算力调度 助力东风汽车智能化升级
- 重塑企业智能化转型,超云《私域大模型部署白皮书》深度解析
- “赋能体”解锁AI+行业 东软“融智”智能化实施框架发布
- 洞察秋毫,防患未然:艾尼提内窥镜助力风电运维智能化升级
-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线束加工企业如何智领市场主流?
- 全球运营商AIoT峰会即将启幕!涂鸦智能携手T3科技、创维引领东南亚智能化新浪潮
- 优刻得成都AI专题分享会圆满收官:DeepSeek赋能千行百业,企业争相布局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