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为什么集体造“芯”?寻求商业变现新途径
2019-05-16 10:47:02爱云资讯1300
近日,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宣布推出其云端AI芯片QuestCore(求索)的消息再度引起芯片行业的关注。
继语音技术类企业陆续推出自研芯片后,计算机视觉企业也开始发布AI芯片。尽管芯片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慢回报的行业,存在技术、人才、经验和资金的综合壁垒,但这仍不能阻挡AI初创公司热情投入到这一行业。
抢占新机遇
从计算机、手机、平板、手环等到,工业、汽车、家居,联网设备的数量在2014年到202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23.1%,到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达到501亿。“每个设备都有芯片,一个芯片卖十块钱那就是5000亿的市场,卖一百块钱就是五万亿的市场,更不要提这些芯片带来的产业联动效益,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产业届、资本、科技人员对这件事情都如此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云知声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霄寒这样解释AI芯片的热潮。
近几年,国内不少初创企业纷纷推出了AI芯片,包括寒武纪、地平线、云知声、出门问问、Rokid、思必驰等。
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表示,无论是CPU还是GPU、FPGA,现有的芯片架构并非为AI专门设计,不能满足物联网AI算力需求,且考虑了太多的向后兼容性,因此在性能上远非最优。“基于业务方面对芯片产品、场景的反复验证,以及对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终局的判断,云知声在2014年就明确必须自主研发面向物联网的AI芯片。”他称,如果云知声不做芯片,必死。对此,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也同意做语音的公司一定都会做芯片,“现在排在顶级的公司都做”。
5G、AI、物联网各种技术的融合和创新也带来了新机遇。
依图科技首席创新官吕昊对第一财经等记者表示,“传统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厂商强在有几十年的设计和优化经验,有几十年的技术沉淀。但是,在算法即芯片的时代,需要对体系结构做一个重新的设计。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看到不同的AI芯片出现,其实都是因为在这种需求下带来的对算力要求的变化和寻找算力提升的一个路径导致的。”
“每一次计算构架的大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王者。从原来主机时代的IBM、PC时代的英特尔、移动时代的高通,现在进入智能物联网的时代,新的王者会是谁?有很大的几率不是前面这几家,而是新的玩家或者几个。”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此前在一个论坛上这样阐述他对AI芯片市场格局的看法。
大公司开一颗芯片至少要10亿美元的收入。而在AI的领域,短时间很难达到10亿美元的体量。“AI存在很多细分场景,可能每个场景做出一两亿的公司,但是要做到10亿并不那么容易。”
不过,与传统芯片厂商不同,AI算法公司发布芯片并非纯粹卖芯片硬件,而是将自己的算法和软硬件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向外出售。 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朱珑表示,摩尔定律的终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算法即芯片时代。“只有能找对问题,找对场景,用对算法,并为此定制芯片,才有可能做到极致性价比。”
这意味着算法和芯片设计要强耦合,更多由算法来决定如何设计芯片,这给了算法企业在AI时代挑战传统芯片巨头的新机会。
商业模式新探索
对于算法和软件企业来说,跨入芯片行业存在技术、人才、经验和资金的综合壁垒,但在各方苦苦寻找AI商业模式的情况下,AI芯片也被认为是AI技术落地的一种方式。
提升企业估值,以及寻求AI算法变现是一些初创公司布局芯片的重要原因。
“AI现在面临什么问题?原来就是卖授权,在国内卖授权很难卖,可能一分钱都赚不到,还要被人破解,而且算法也很容易被人替代,那么他一定要去做硬件绑定客户。”Gartner副总裁盛凌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AI算法公司做芯片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就是算法怎么赚钱的问题。”。
提供算法和软件,获取授权费是此前不少AI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但通过这一路径变现并不容易。
一方面,中国客户尚未形成为软件买单的习惯,认为软件没有成本而压价。“大客户的议价能力很高,如果一个软件你收他20元,他会说你一台机器赚我20块钱,是不是太黑了?像天猫、小米的智能音箱本身都不赚钱,肯定会把你价格压得很低。所以在中国卖软件授权这个模式通常来说挺难的,因为你的利润太透明了,很容易被人家砍。”
即使是采购现有的芯片做成模组,成本依然很透明。云知声最初的做法便是买芯片做模组,并将其算法和芯片模组结合,形成一整套的交互方案。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成本下不来,而且成本是透明的。大家都知道这个芯片是多少钱,把你所有的芯片加起来就可以了,你卖我多少钱就知道你们云知声想赚多少钱,中国的商业环境在硬件上加10%就差不多了,这样还不如转行做贸易。我们做芯片就像在上海买房子一样,可以保证用户体验、保证性能下有很好的利润。” 云知声创新事业部总裁陈吉胜这样描述其做芯片的动力,“我们把算法能力固化成了IP。”
另一方面,通过结合软硬件捆绑售卖,企业的营收规模也明显扩大。如果只卖软件授权,AI算法公司的收入有限,与其动辄数十亿美元的估值无法匹配。目前,商汤科技、优必选、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寒武纪、地平线和依图科技等AI明星企业估值都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对于算法公司而言,现在自己卖芯片,将算法和芯片打包在一起,原来卖十块的就能卖三十五十,外界也不知道具体利润多少,企业的营业额也上来了。然后卖给客户,客户再要换成别人的也没那么容易,因为纯软件授权的东西说换就换,像小米、阿里他们内部自己也在研究算法,自己的算法好了就不需要算法公司的了。”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相关文章
- 百度发布文心4.5与X1大模型,微美全息软硬协同算力生态树立AI典范
- 技术破局、AI赋能,弘成论文产品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 高途大学生高分盛典:大数据和AI的赋能,新品发布!
- TDengine 发布时序数据分析 AI 智能体 TDgpt,核心代码开源
- 商汤2024年度业绩:“三位一体”战略成效显著,生成式AI连续两年实现三位数增长
- 产业 AI 的 GPT 时刻来了!艾氪智能世界树AI发布:企业流通成本降低90%,产业流通效率提升1300倍
- AI共启时代新未来|“AI引领,智赋万企”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 “AI+教育“深度融合,深中龙岗集团与点猫科技开启校企协同新篇章
- 新突破|标贝科技AI数据平台解锁百亿像素点云图像“零拼接”标注
- TCL华星赵斌:AI与APEX技术品牌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 知乎直答新升级:溯源答主社区真实创作,强化AI与人的连接
- 全球游戏技术风向标GDC召开,腾讯等中国游戏厂商分享AI、渲染等前沿游戏技术
- 平板笔记本ROG幻X 2025搭载AMD 锐龙 AI Max+ 395 游戏、生产力、AI全能
- ROG幻X 2025 128GB版本预约中,搭载AMD 锐龙 AI Max+ 395移动处理器
- 第一线DYXnet协同华为构建AI算网 加速企业大模型私域部署
- 鼎捷数智携手华为云,共建AI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