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智能语音领域多年,科大讯飞AI记者登上央视新闻
2019-05-06 14:49:04爱云资讯601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到2017年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从愿景变成了现实,沿线国家和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让大众直观且深入地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下发生的巨变,央视新闻借助于科大讯飞强有力的AI技术,让虚拟记者“通通”持证上岗,带领观众踏上了中欧班列、海上丝绸之路。
在《AI记者“通通”游世界》系列视频中,虚拟记者“通通”形象和声音都栩栩如生。从形象上来看,“通通”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卷卷的刘海加上丸子头,再配搭上背带牛仔裤,看上去极为亲民。声音上,“通通”讲话甜美,且逻辑清晰,观众能通过“她”生动的讲述获知更多“一带一路”助力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笔者获悉,央视新闻虚拟记者的上岗,未来可以协助真人记者进行涉外报道,帮助他们减轻繁重的工作负担,同时有助于丰富节目的制作手段,提高新闻播报效率。此外,科大讯飞目前也围绕虚拟记者领域开拓其他功能,计划上线多语种,以此来解决真人记者在异国采访时因语种不同遇到的沟通难题。
实际上,虚拟记者“通通”并非科大讯飞第一个“持证上岗”的人工智能虚拟播报员。早在2018年3月,科大讯飞便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跨界合作,打造虚拟主持人“俎江涛”,随后又有虚拟主播“小晴”亮相“声动齐鲁2019声音春晚”,虚拟主持人“康辉”出现在CCTV-13的特别报道《直播长江》中。这些人工智能虚拟播报员接替真人主持人的岗位,不仅为观众带来新鲜及时的新闻资讯,还让观众见识到和体验到了AI的落地。
虚拟主持人、虚拟主播以及虚拟记者之所以能“上岗”,主要得益于科大讯飞的“声音复刻”技术。深耕行业20年,科大讯飞已能够综合应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图像处理、机器翻译等先进技术,打造出与真人声音高度相似的人工智能虚拟播报员。据悉,科大讯飞推出的虚拟主播”小晴“还精通多种语言,可在中文、日语、英语、韩语等语境中灵活切换。
多年来,科大讯飞一直深耕智能语音领域,推出了多种AI科技产品,为早日实现人工智能化做出了巨大努力。相信在未来,科大讯飞还还将持续在AI行业展开布局,不断推出AI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注入更多“智能”元素,实现“AI+”的更多可能性。
相关文章
- 以AI促就业,云知声智能语音求职机落地厦门枋湖社区
- 亲鹿携手科大讯飞 升级AI智能语音系统打造老年看护机
- 致力于智能语音 思必驰凭借研发与营收双增长冲进科创板
- 从《狂飙》看智能语音工具发展:讯飞智能录音笔,让精品剧本创作更「轻」一点
- 标贝科技完成B1轮数千万元融资,强化智能语音交互与AI数据平台能力
- 即开即用的牛信云智能语音机器人NXCallbot,助力企业出海走向精细化运营
- AI Show|无锡地铁全场景智能语音客服中心正式上线,乘客直呼:太方便!
- 牛信云智能语音机器人便捷的线路对接,让出海品牌更具国际品牌化
- 牛信云智能语音机器人差异化价值,引领出海通讯智能外呼发展
- 牛信云智能语音机器人在应用层面如何助力出海品牌私域运营?
- 与传统外呼相比,牛信云智能语音机器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牛信云智能语音机器人:“能听、会说、懂你”
- 联通数科:智能语音交互,助力服务体验再升级
- 恩智浦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和新训练工具加快语音应用开发
- 上海联通携手科大讯飞采用“智能语音机器人”助力上海智慧抗“疫”
- 智能语音鼠标怎么选?讯飞会议鼠标M610给你惊艳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