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眼神”背后的AI世界

2018-11-22 10:09:11爱云资讯阅读量:726

1998年,比尔盖茨刚刚发布Windows 98系统,马化腾和好友才注册了一家名叫腾讯的新公司,马云正北漂创业,李彦宏还在Infoseek埋头苦干,年轻人卖肾能买到的最新款的手机是摩托罗拉的大哥大。

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大谈“算法”和“人工智能”,恐怕会被视为异类。

时年27岁的周军也不了解这些。大学毕业后,他做了两年多银行软件开发,之后创业成立了天诚盛业,主营业务仍旧是软件开发。

1998年的一天,周军在银行见到两位老人在柜台前因为记不住密码而互相埋怨,一时间萌生了用指纹识别技术来替代密码的念头。

最初,软件工程师出身的周军以为指纹识别“是一个软件能解决的问题”,可沿着这个思路尝试了一年多始终徘徊不前,直到有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第一个算法的启示

生物识别技术最初应用于三大领域,最早是公安,然后是考勤,再之后是金融。

周军带领的眼神科技是国内最早一家介入金融领域的生物识别公司,目前在金融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有130多家银行与之合作。

在意识到指纹识别技术是一个数学问题后,周军说服了一批在数学方面颇有造诣的大学教授,建立了数学团队。他把整个处理过程分成了7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位数学专家和一位工程师负责,数学专家出方案,工程师来实现。找准方向后,指纹识别技术研发进展很快。

“直到现在,第一个算法做出来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都非常大,我们意识到算法的研究远远不是拿一个模型过来就可以做好的。”周军感慨,“拿一个模型或许能够做到90-92%的准确性,但是在应用阶段要求是做到99%或具备更好的适配性。它的核心是算法,是一层层的架构如何搭建,如何去评估、调整每个阶段的结果,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的算法拆分,并把算法渗透到解决方案中去。”

第一个算法的研发过程对眼神科技的影响持续至今。随着生物识别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日益广泛而深入,周军愈加肯定,只有充分理解人工智能给传统产业赋能的各个环节,并且把对应的算法嵌入到它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去,人工智能才可以真正带来产业的变化,实现对产业的系统化改造升级,这才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应用驱动研发

今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无人银行对外开放服务,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无人银行正式开业,这也是生物识别技术在银行线下网点的一次极致运用。

在线上,互联网打开了金融的大门,让银行必须走出来隔空获客,互联网金融更是一刻不停地倒逼传统银行业完善线上金融业务,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层出不穷,而生物识别的核心恰恰是解决风险问题,同时给银行客户带来安全便捷时尚的体验。

2002年,周军带着自主研发的指纹识别技术,开始在银行寻找落地机会。经历一番波折后,2003年,邮储银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眼神科技的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做到3‰的拒识率,这也意味着1000人中,有3人因为指纹磨没了或者纹理太小而识别失败。周军认识的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就落入这3‰中,不得不接受换岗安排。

这件事对周军的冲击很大,“技术本来是为人解决烦恼的,结果却让人失业、换岗,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就想,技术不能有歧视,不能让人感觉到不受尊重。”

2005年,眼神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研发成功,随即将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融合,不仅解决了3‰的指纹识别难题,还减少了作弊风险。这也是国内生物识别领域首次尝试运用双模态生物识别技术,两种技术的融合,让指纹与人脸一一对应,实现了银行案件的显性化和可追溯性,此后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点对银行帮助非常大。

生物识别未止步于双模态。

金融行业的发展对生物识别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指纹+人脸虽然能解决3‰的指纹拒识问题,却无法杜绝造假,解决不了防攻击问题,而虹膜技术的防攻击性很强,准确度也最高。

2007年,眼神科技的虹膜算法研发成功,随后在2009年国际虹膜识别算法公开竞赛(NICE:II)中获评全球第二。

随着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在大场景的应用,如何最大限度降低错误识别率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由于每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度都存在极限值,要完成生物识别技术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国家的场景应用,就必须解决大数据库底库1:N的识别问题,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最开始我们并没有双模态或多模态的设想,是应用在不断驱动研发向前推进。”周军表示。

应用在驱动研发的过程中,也给研发带来了意外收获。在银行领域的运用为眼神科技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随着GPU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眼神科技的人脸识别算法得以迅速提升,2016年,眼神科技在LFW人脸识别大赛中准确率达到了99.71%。

国内同时拥有指纹、人脸和虹膜识别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屈指可数,能提融合概念的就更少,眼神科技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探索三种生物识别技术融合的公司。

“我们对人脸与指纹、人脸与虹膜融合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已经开发了ABIS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周军介绍说,“融合不是简单的1+1=2,融合技术本身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多种技术加权、信用度评估等。此外眼神科技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融合技术与区块链的结合。”

寻找“真实存在”的赛道

AI圈流传一个段子:锤子常有,而钉子不常有。意指市面上拿着AI技术(锤子)的科学家很多,高价值的应用场景(钉子)却难得,因为技术无法落地而夭折的AI创业公司比比皆是。

即使一开始就幸运地踏入了金融赛道,明确了研发以落地为导向,周军仍旧“将80%的精力都放在了落地应用上。”

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成功落地激发了包括眼神科技在内的一众生物识别公司的热情,大家都在寻找,是否还存在别的产业赛道?

2016年,阿尔法狗赢了人类,人工智能入选年度“十大关键词”,风口的突如其来意味着资本的宠幸。数据显示,仅2016年一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就有超过200亿元的投资资金。

这200亿元中究竟有多少变成了寻找赛道的沉没成本不得而知,此时已在生物识别领域浸淫十余年的眼神科技也在寻找和验证赛道。“2年时间差不多验证了近10个赛道,最终圈定了3个。”周军透露,“走过了才知道哪里是钱,哪里是坑。”

这3个被验证为可以进行商业落地的赛道分别是安防、校园、社区,加上之前落地的金融领域,眼神科技明确了生物识别领域有4大产业赛道“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在山东大学打造了截至目前最好的智慧校园产品;和万科物业、招商物业合作,用1年半时间把智慧物业产品化、落地化;在公安领域,我们构建了基于整个城市的固定布控和移动布控,协助客户抓捕逃犯效果显著。在近两年时间内我们重点做落地,把单一技术和多模态技术放到了产业赛道上,形成了四个行业可以同时前行的产品。”周军表示。

与产业玩家一起抱团做大

2017年11月,眼神科技宣布获得亿元A轮融资,这也是成立近20年来眼神科技首次融资。

“新赛道验证完成之后,我们需要资金来建队伍。”周军说,“下一步我们的主要方向,是把技术和产品分享出去,与赛道上的早期玩家合作,面向市场,带动下游产业一起发展。”

在拥有了从算法到平台、到软件再到前端硬件这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以及顺畅的商业流程之后,眼神科技将自己定位于“站在整个价值链顶端的技术创新主导型企业”。

周军的思考是:“我们的算法、基础模型都是我们自己打造的,我们是从一粒粒沙子开始,构造了一块砖,建造了一面城墙,现在也是如此,我们是原创技术主导的创新型企业,必然要位于产业链的顶端,如果我们过多涉足到产业中,就没有机会去创新、去引领,就没有办法站在产业顶端思考问题。我们挖掘赛道,冲了进去,然后让别人去赚钱,我们来分享,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2016 年,眼神科技成立,全资控股 12 家海内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商业布局的核心仍旧是渠道赋能。周军将12家子公司归为5类,分别比作发动机类公司,造车类公司、生产车类公司、卖车类公司以及修车类公司。按照规划,这五类公司将持续做精、做专、做强,为产业赛道上的玩家们赋能,与他们一起“抱团做大”。

AI的未来世界

为了“有能力与同行合作”,在金融赛道上,眼神科技仍旧是一位参赛选手,周军始终认为,一个算法要落地,不是简单地做成一个开发包给别人。他希望以技术为引擎,带动各个产业赛道上的玩家,一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大学时,周军酷爱科幻电影,对007电影中手到门开,脸到门开的炫酷场景憧憬不已,如今,这个场景已经变成了现实,但周军认为,当前阶段距离人机交互中的“识你”目标还需要3-5年。

周军将AI的商业化概括为三个阶段:识你、懂你、AI你。他为技术成熟且已大规模推广的“识你”阶段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你无需带卡,也不用记密码,就可以自由穿梭在城市间,而且你感觉不到正在被识别,也无需通过繁琐的第三方介质起来证明你自己。

“识你是知道你是谁,接下来要知道你在思考什么,第三步是我来帮你思考,这是人工智能的演变过程。”周军说,“科幻性地预测一下,‘懂你’实现大概需要5-8年时间,‘AI你’实现可能需要8-10年时间。”

周军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让人不那么累地思考”,拯救人类于繁杂喧嚣,在将70%-80%的事交给机器后,能够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家庭。

人类生活的多样化场景和多元化诉求注定了人工智能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的世界是垄断,是赢者通吃,而未来人工智能的市场格局应该是百花齐放。在无数细小的行业里,分布着无数公司,一起带来世界生态级的升级。这种变化,可能10倍甚至100倍于互联网当初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周军说,“生物识别作为一种类似于基础设施的应用,也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产品形态,未来将有很多公司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到2021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5亿美元。在这样的体量下,合作显然比竞争更有价值。

周军说,眼神科技有一个有趣的企业价值观:视客户如初恋,视同事为同袍,视同行为同窗,视产品如生命。

与传统行业里千篇一律的“合作创新”、“稳健前行”等等相比,这四句话显得更为乐观。在AI的世界里,似乎少了几分竞争的你死我活,多了几分共奔前程的友好。

在今年8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马化腾说“我们不应该放弃在科技赛场踢出‘世界波’的梦想”。开放与合作,或许正是AI企业通往梦想的光明之路。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