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刘畅: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是让老师从教书向育人

2018-11-21 10:16:54爱云资讯阅读量:588

在今年由芥末堆主办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上,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刘畅在论坛上探讨了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他认为人工智能拆开了教与育,但其目的不再是题海战术,或者说知识点的巩固,而是应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能力。

以下为刘畅的演讲实录精选:

大家上午好,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每年都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跟大家分享过去一年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今天大会给我们的主题叫做智能教育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因为我们专注于七年进公立系统,很多现场的朋友更想知道人工智能在公立系统教育中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

下一个风口仍是进校

第一个数据是我们能观察到整个在线教育的使用人口从2017年2018年的表现看都是在非常快速的增长,已经到了1个多亿。我自己经常到一线,我们看到增长最快的真的是三四线的人口,这里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个是小学迅速往三四线渗透,第二个是这两年中学的增长已经开始跟过去的小学呈现了共同的态势,虽然中学的老师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大,但是他们最近几年对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好内容的需求开始变得越来越快。

总体来说为什么我们认为在公立系统中,下一个在线教育的风口依然是整个进校呢?

原因很简单,三四线中国孩子们使用的产品,大多数不是家长能够主动找到的,好多都是老师推荐的,而今天我们观察到包括城里的孩子老师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大家的需求开始从知识转向了能力,虽然我们今天这个主题叫做人工智能对于公立系统教育的帮助,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先搞清楚教育本身到今天为止的变化。我们的终端用户对教育的需求,而这个需求中一定分成有些是人工智能能够满足的,有些不是人工智能能够满足的,所以我们更想的是站在用户价值的角度来说把人工智能作为其中形成闭环的一个有机体。

从知识点到能力提升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线教育过去大多数都实现了一种工具,无外乎完成了在线教育最简单的工作,这个工作我们称之为在线化、数据化。接下来大家都谈第三件事情个性化,前年去年的会议中,现在我们开始慢慢走向了效果化,效果化就是在线不是工具而是诊断,诊断不是目的,而是最后有一个闭环的结果让它形成有效的提升,且这个提升可衡量,我相信是下一个时代在线教育统一发展的一个方向。

今天我们看到这个结果的定义已经慢慢从过去知识的提升变成了能力的提升,知识的提升过去因为有了大数据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摆脱了经验式的教学,不再大谈特谈从一个经验型的老师分拆的知识点和考点。我相信大家开始听到同样一道题目上万名学生做了之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馈,而反馈更多是从知识的维度讲明白不同,背后一定会有不同的讲解方式,这个大家都明白叫做对症下药。

但是如果你通过数据来分析会发现其实同类的错因不同类的错因进行抽象和总结的时候原来数据化总结的方式会更能够看到背后能力的问题,而能力在今天之所以从一个相对来说空中楼阁高大上的概念慢慢落地到了基层公立系统老师也要开始重视的事情,我认为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过去中国三年内中高考出题的变化。

我认为中国无论做什么中高考是一个指挥棒,而中高考这根指挥棒直接决定着校内教育的变化和校外培训的变化,过去三年全国各地所有中高考试卷如果大家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它开始一点一点从原来知识的考试开始侧重于能力的考试。

如果大家对能力不是特别理解,我给大家举个小例子大家就理解了,比如有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立体几何有一道题不会,我们再给他推三个题,结果看到这个高二的女生哭了,她说我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图形在我脑子里根本就立不起来。什么叫立不起来?她在小学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立起来,哪怕一年级都有这样的题目,把一个粉笔盒拆开拆成什么样子,这种空间想象的构建能力小的时候不打好基础到了初高中会非常吃力。

再举一个大家能听懂的例子,高考语文试卷从7千字到去年8千字到今年9千字,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的话,初一到高三报再多的培训机构学再多的考试技巧这个玩法失效了,中国的中高考开始潜移默化的改革,直接开始这股风慢慢扇到了小学初一初二,把应试本身压力不大的学段当中开始增加了素质类内容。而素质类的内容在中国一直有两个极端,左边是认为纯粹的应试教育纯粹的刷题,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中国家庭还是媒体舆论大家都很反对,但是另外一个大家一谈到素质教育就认为一定等于钢琴、舞蹈、音乐和美术,我认为这也有问题,我们甚至认为本身中国的应试存在着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暗含素质教育

中国的中高考明显能够抽象出要考查大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本身在小学完全可以结合语数外,大家认为应试类的学科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随便举些例子。

为什么今年大量公立系统的语文老师开始非常喜欢绘本,因为绘本是真提高阅读能力是真,而真正绘本的阅读,语文老师不再希望阅读了之后能进行四选一,他更希望的是人工智能在里面扮演的作用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对文章进行复述,你能不能用三分钟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这个过程开始看到了学生对文章抽取信息的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什么这个能力很重要,中高考的改革中对能力的考试真心不是一次考试就有的能力,而是一生有的能力。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会有同感,我的公司中有很多员工汇报工作,半小时他讲得云里雾里什么都讲不明白,他语文教育挺好了,为什么自我表达能力这么差,他受了什么错误的理念,我们坐了时光机,随便走到北京海淀某一个语文课堂,发现老师在讲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条主线两条暗线,一文三线,小孩子长大了以后给领导汇报工作也是一条主线两条暗线,他小时候做的阅读理解的题目是鲁迅在想什么,他受到专业性的阅读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欠缺的。

再举个例子,表面是一道数学题目,但是如果今天大家看看中高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四门学科在过去三年的考试最大的变化是开始考察了学生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能力。

什么叫做信息获取能力?今天我们随便的一道小学数学题目都没有必要告诉学生们A为什么正确,BCD为什么错误,你都可以让孩子们真正结合他大数据错因的背后把他思维的脉络扒清楚,开始问孩子们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如果他做对做错能让他开始反思,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成人,成人每天要处理繁琐的工作,而处理工作过程中跟解一道小学数学题没有任何的区别,这就像我们读过的一本书原则里讲的是一样的,每天你看到任何人生难题的时候你也分成以下四个步骤,一个是信息获取,一个是信息分类,一个是算法调取,一个是复盘或人们叫反思。

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是让老师从教书走向育人

任何一个公立系统教育中应该反复呼吁我们不能把千万题库中把知识点考点的标签打得多么科学、推荐多么顺畅,把它当成一个评价逻辑,本身有些中国在应试后面的小小问题都可以通过能力的提升解决。

能力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大家翻开各种各样的测评书籍,对于能力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描述,今天没有统一的方法论和结论,但是一旦中高考三年的改革把这件事情形成了一个准绳,在茫茫烟海的能力模型中总能抽象出对考试有帮助的能力,中国无论是家庭还是公立系统的老师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叫保底提分同时能提高能力,他们的需求是真正基于某些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提高分数,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的基础教育才能慢慢得到解决,因为中国很大的难题是中高考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老师而言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是把老师从教书走向育人,我从来不觉得AI老师能替代老师,我也从来不觉得45分钟的课堂我们放一个AI老师,让公立系统老师在旁边充当电影播放员就结束了,这是非常糟糕的。

公立系统的老师最需要的是能够让他从教书走向育人,教育分成两个环节,教和育,知识的传递毫无疑问中国优秀的老师把它做成AI的课堂做成片段让线下普通老师得到很大的提升,因为他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公立系统老师替代不了的或线下的培训机构老师也替代不了的,那就是育人的能力,因为我们看到80后的孩子90后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

大家不要觉得我把内容做好了触达到三四线,我把AI课堂做好了让学生家长买单,不是这样,我们送到一个线下的培训机构很大要解决的问题是看管解决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而公立系统老师培训机构老师的线下行为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要解决育人。

AI首先能解决的是线上作业的自动批改,线下作业部分扫描和部分题目的批改,你可以做一些育人的工具,很多产品都有体现,我今天不是给大家展示产品的,而是想给大家讲一个逻辑,那就是在育人的环节中所有老师希望的是把每天1到2个小时繁琐的日常教书工作节约的情况下把更多的时间还给跟学生进行沟通。比如这是南开一个非常著名的高中,每个学生把三年前错题翻出来之后老师最大的价值是在高三最艰难的时候陪伴每个孩子,结合孩子的问题贴心的交流,结合他上升或下降的过程给他进行鼓励,这个过程高中的老师认为反而是自己作为有名的教练最有价值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运动员教练都是心理专家。

教育的价值培训和校内越来越打穿,我们认为未来校外的很多培训机构以后在进校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做公益了,已经不是做品牌了,而是成为一个必需。这是国家大的政策,培训机构把5%的富人家庭不断提高家庭水平,和95%家庭相比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大,我们随便走过北京任何一个小学,20个学生一个班其中10个学生到外面上了补习机构,另外30个农民工子弟坐在那儿就是三年级正常的水平。

我相信中国政府更加关心的一定是能够有更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中国的公立学校,进一步缩短这个差异,大数据能够看到的不再是知识的差异,我们能观察到能力的差异,能力差异的背后让培训师能大量进入公立学校,能够给老师做培训。一个表面上绘本拼音自然配图明明能提高能力,但是明显感受到老师一般不使用,只能把一二线优秀的教育结果传递给三四线,老师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方式掰过来,诊断过程中才能看到他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提升,同时也包括能力的提升,这个能力在今天看来不仅为了中高考,而是为了一生的能力。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