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有望打破缺“芯”少“魂”局面
2018-11-19 10:36:05爱云资讯1369
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国工业和科技领域的最大短板;但在人工智能当道的今天和明天,中国有望实现AI芯片的赶超。在高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的邓中翰以及业界多家专家的演讲,让人们对中国“芯”有了美好的期待和更新的认识。邓中翰认为,芯片是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部件,中国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有海量数据优势,中国人工智能实现弯道超车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必须努力打破缺芯瓶颈,为人工智能发展保驾护航。
开源芯片是创新的“金钥匙”
邓中翰指出,神经形态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在探索期,今后要走向智能摩尔阶段,通过多核异构的智能处理器实现多模式的智能算法。
开源芯片是创新的“金钥匙”。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我国刚成立开源芯片联盟推广开源设计,有望将芯片设计门槛大大降低,让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数万元便能研制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从而促进芯片产业的繁荣,打破目前巨头垄断的局面,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外芯片主流厂商在论坛上热烈研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的智能芯片发展路径。Arm中国副总裁金勇斌、极戈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张铭、寒武纪副总裁刘道福、科通芯城&硬蛋副总裁王宪航纷纷谈到,降低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门槛是主流趋势之一,未来把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通讯集成到一个单芯片,可帮助建立生态系统,扶持中小团队,让中国芯片尽快腾飞。
人类健康技术处于爆发前夜
生命科学十分火热,基因工程与数字化生命技术会如何改变人类健康?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黎浩曾被评为《自然》杂志2012年度全球科技界年度十大人物,他认为管理数字生命,就是选择更好的自己。
人类的碳元素可以被人工智能化,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算法,完全可以通过数字生命和量化自我从而精准管理个人健康,进而延年益寿。黎浩强调,人们处于生命科学与计算科学融合的伟大时代,个人健康的蛋白数据、代谢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可以组合起来做更多的计算、预测和检测,计算出个人化精准解决方案,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脑时代”潜力无限形成新蓝海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罗伯特·格拉布斯分享了有机合成化学在医疗和材料领域的最新变化与应用。他强调,学者在进行技术的商业化转化方面,应该要注重平台技术及其应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方向的拓展。
“脑时代”存在无限可能,人脑比目前的人工智能更强大,算力、数据量、能耗等各方面都全面胜出,人脑的算法还有待深入研究。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分析,目前脑科学研究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到现在为止人类对大脑的所知依然不够多,“类脑计划”智能产业发展将成为巨大蓝海,脑科学大数据有望是最早产出更多成果、造福人类的细分方向。
相关文章
- AR智能眼镜催化万亿市场,Meta/微美全息驱动“AR+AI”产业生态爆发式增长
- 华硕无畏家族跨界联动《凸变英雄X》:有信赖,更热AI
- 全流程AI赋能,重庆首个美的灯塔工厂照亮中国水机前行之路
- 燃梦绿茵,智联未来,大连移动携手华为打造5G-A×AI数字球场
- 白皮书发布会:空调行业新标准 海信AI技术让空调能耗下降41%
- 从防伪溯源到智能协同,动码印章借AI之力重塑酒业生态
- 拒绝机械化互动!云知声兽牙AI Agent功能上新,开启智能协作新时代
- 腾讯云AI存储解决方案持续升级,为AI全业务场景提供全面支持
- 星汉大模型2.0:AI大模型浪潮奔涌 大华股份呈交“智能答卷”
- Flat Ads:透视中国AI出海战略,看豆包、腾讯元宝、美图相机如何占领市场先机
- 动码印章搭载AI引擎,筑牢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安全基石
- 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神州数码AI破局,构建车企AI增长点
- 云轴科技ZStack CTO王为@中国GenAI大会:AI原生实践重构AI Infra新范式
- AI+教育,浩鲸科技参加2025高校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发展论坛
- 摩尔线程与松应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国产GPU+物理AI仿真打造具身智能开发“新底座”
- 广和通与实丰文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建AI产品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