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移动展区:5G为“远程医疗急救”赢得“加速度”
2018-11-07 14:57:39爱云资讯1087
11月7日,一场争分夺秒的“急救竞速”在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中国移动的展厅里上演,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
某日清晨,公园某处的监控摄像头发现一名男子突然倒地昏迷,异常情况被AI技术城市大脑系统通过公共区域的摄像头立即识别,并自动向120指挥调度中心报警,中心安排急救车前往。同一时间内,城市大脑系统向出事地点周边人群发出紧急提醒短信,志愿者通过电子地图定位赶到出事点伸出援手,在等待急救人员期间对该名男子进行心脏复苏。一分钟后,携带着AED的无人机同时赶到,志愿者对倒地男子进行电击除颤。随后120急救人员也迅速达到现场,将患者带上救护车。
在救护车上,远在医院的医生手握远程操纵杆,通过高速率、低时延5G网络连接,给急救车上的患者做“远程B超”,急救车上的医疗机械臂,精准地同步医生动作完成了检查。车还未到医院,医生已经得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到达医院后,病人被直接送入手术室,打通堵塞的心脏血管,挽救了生命。
“急救是一场分秒必争的生命竞速,5G的到来,给远程医疗急救赢得了‘加速度’。”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表示,“作为5G产业联盟单位,我们与浙江移动紧密合作开展5G远程医疗急救的创新与探索,基于5G无线网络以及VR技术建立全数据多维度‘跑道’,实现无时差、智能化的隔空远程生命数据传递。”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移动展示区,浙二医院李强医生为央视记者讲述如何在5G网络的支持下实现远程医疗急救的突破
在中国移动展区的一角,记者也亲身体验了影片中所看到的“远程B超”。记者手握着站台上一个小巧灵活的操纵杆轻轻上移,远在乌镇景区外一辆急救车上医疗机械臂也随之上移,毫无时延。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介绍:远程B超中医生端与急救车上的病人端的检查设备,之间的时延不超过10毫秒。一般来说,救护车急救都在高速移动场景下进行,对移动性信息传递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医疗数据的实时传输,需要大带宽流畅的网络传输,5G网络速率高、时延低的特性可以支持远程触觉传递,推进远程B超、远程手术等前沿技术的落地,给无线医联网带来巨大潜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群众。”
“随着5G的普及,未来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对移动救护、急救灾难现场的远程超声扫描、诊断及处置,为患者的整体救治赢得时间。“张茂表示。
浙江移动政企产品支撑中心主任兼浙江融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军波向央视记者畅谈5G技术在医疗等垂直应用领域应用的远景
“浙江移动自今年2月启动5G网络规模试验建设以来,试验站点达百站规模,高清视频监控、360度VR直播、无人机直播、远程医疗、工业机器人等多项应用也正在迅速进展中。”浙江移动政企产品中心主任钱军波表示。
相关文章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
-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SageMaker Unified Studio现已可用,加速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创新
- 微软计划独立开发人工智能模型以减少对OpenAI的依赖
- Arm发布《人工智能就绪指数报告》,定义全球AI实施新基准
- 科大讯飞助力打造安徽检察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 Meta发布两款Llama 4人工智能模型
- 人工智能为社会实践注入新活力,开启教育评价新变革
- AI+教育,浩鲸科技参加2025高校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发展论坛
- 艾氪智能创始人荣任主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人工智能委员会在港成立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
- 科大讯飞获得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岩思类脑出席张江人工智能专场活动,赋能“科艺融合”新生态
- 普惠算力驱动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