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能源 因诺科技杀入了行业级无人机细分赛道
2018-10-14 18:54:47爱云资讯973
经历过Lily倒闭、亿航裁员、成都机场无人机黑飞等一系列事件后,2017年的消费级无人机热潮渐渐退去,市场状况逐渐明晰。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格局呈一家独大现象,大疆牢牢稳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面对这片红海市场,创业者们唯恐避之不及。
目前市场上的无人机产品大致分为消费级、军用和工业无人机三种。面对消费级市场饱和、产品/技术触及天花板,求生意志强烈的创业者们很自然地试图从扎堆消费级过渡到更多方向与可能的工业级无人机。但与消费级定位于增添乐趣和用户体验的出发点不同,工业无人机从直接的行业需求中出发,从产品功能的精准定位、高环境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等多方面,对企业有着严苛的要求,存活何其艰难。近日,亿欧拜访了一家深耕于军工和能源环保领域的无人机研发及应用企业-因诺科技,与创始人胡军一起,探讨当前军工业无人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呈红海,因诺转战行业级无人机
想要从事行业级无人机企业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为飞行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这两项技术决定了无人机的平稳性、安全性、续航能力和载重能力,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力。面对如此严苛的技术要求,国内现在能满足要求的技术团队并不多。但如果是之前有过相关从业背景的团队进入市场创业,就能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说到这,不得不提及因诺科技的团队背景。因诺科技汇集了西北工业大学、清华、西交大及海外知名院校归国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创始人胡军是飞控专业博士,曾在研究所和技术公司从事过科研工作,拥有多年的军用无人机研发及应用经验。2014年年底,胡军在西工大附近的居民楼租了一个小三居室,与几个圈内的好友共同组建了一个工作室,主要研发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这就是因诺科技的雏形。
据胡军介绍,其实在成立之初,因诺科技瞄准的也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主要向消费级无人机厂商提供飞控算法服务。2016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进入洗牌期,一大批消费级无人机产商纷纷倒闭,因诺科技也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相反的是,市场对工业级无人机的需求信号正稳步释放中。尤其以行业级无人机中的警用消防无人机、巡线无人机应用最为广泛,但面向行业领域销售难度很大,因为客户多为政府机关或者国有资本企业,门槛和要求都很高。胡军本身是做军用无人机出身,团队成员也拥有与国防军工领域多年的合作基础和实战经验。瞅准了这一时机,胡军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军工行业入手,针对军工需求开始提供整机定制化服务。
事实证明,这一转型让因诺科技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2017年因诺科技净利润近千万,并于同年年初获得了2500万A轮融资,估值超2亿。
切入新能源,技术与经验是王牌
目前,更多工业应用领域依旧是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整体处于爆发前的积累阶段。
“很多人一提起无人机,第一时间都会关心飞机的续航时间。这是外行人的看法,并不应该成为评判一架无人机好坏的单一指标。任何一个无人机平台的应用一定要贴合具体的使用场景,以后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一定是朝细分领域的具体场景去靠拢。”胡军说。
近两年来,因诺科技深耕军工石油检测领域,并开始在风电光伏,水利,电力等领域布局。目前,因诺科技累计拓展超过几十家军方及能源行业等客户,其中不乏延长石油、长庆石油、中石油、中石化、中原油田等重点客户。
中国是能源大国,国内大约有20万公里的油气管道,160万公里的电力线路,13000万千瓦总装机量的光伏电板等。传统的人力巡检存在人力成本高、危险性大等问题,由于人为所采集的数据难以数字化及重复利用挖掘,还会导致安全隐患难定位、应急情况难预测等现象。这种重复性和低技术附加度的重复人力工作就是典型需求的机器替代场景。基于过去在军工领域积累的技术基础和行业应用经验,因诺科技切入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自然是如鱼得水。
拿因诺科技提供的油气管线智能分析系统为例。据介绍,这套系统使用无人机低空摄影实现对油气管线的巡检,相对于人工及载人直升机巡检成本更为低廉,实施便利。它主要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技术,实现管道航拍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与分析,从而使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及时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异常目标事件,进而跟踪异常目标的处理状态。
技术为核心竞争力,AI赋能无人机跑出“黑马”赛道
事实证明,单纯跟风进入无人机行业,只是进行简单组装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出局。这两年倒牌的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它们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在海外的开源平台上购买APM、PIXhawk等开源项目获取飞控技术,甚至购买了整套解决方案来维持企业发展的。这种类似智能硬件的生产方式,虽然有助于初创型无人机企业快速形成产品,但是对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能自主研发飞控系统的企业创始人,胡军告诉亿欧,军用和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比拼并不是传统的电机电控,而是围绕“AI+机器人+通讯”的综合性技术来展开竞争的。
在军工级无人机领域,因诺科技手持六大核心技术,分别是集群控制技术、自动机场技术、智能目标检测技术、SLAM快拼技术、同步定位技术和自主研发航电飞控模块技术。
相关文章
- 百度发布文心4.5与X1大模型,微美全息软硬协同算力生态树立AI典范
- 技术破局、AI赋能,弘成论文产品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 高途大学生高分盛典:大数据和AI的赋能,新品发布!
- TDengine 发布时序数据分析 AI 智能体 TDgpt,核心代码开源
- 商汤2024年度业绩:“三位一体”战略成效显著,生成式AI连续两年实现三位数增长
- 产业 AI 的 GPT 时刻来了!艾氪智能世界树AI发布:企业流通成本降低90%,产业流通效率提升1300倍
- AI共启时代新未来|“AI引领,智赋万企”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 “AI+教育“深度融合,深中龙岗集团与点猫科技开启校企协同新篇章
- 新突破|标贝科技AI数据平台解锁百亿像素点云图像“零拼接”标注
- TCL华星赵斌:AI与APEX技术品牌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 知乎直答新升级:溯源答主社区真实创作,强化AI与人的连接
- 全球游戏技术风向标GDC召开,腾讯等中国游戏厂商分享AI、渲染等前沿游戏技术
- 平板笔记本ROG幻X 2025搭载AMD 锐龙 AI Max+ 395 游戏、生产力、AI全能
- ROG幻X 2025 128GB版本预约中,搭载AMD 锐龙 AI Max+ 395移动处理器
- 第一线DYXnet协同华为构建AI算网 加速企业大模型私域部署
- 鼎捷数智携手华为云,共建AI创新生态